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之严、阵容之大,二者都是正面描写,看起来有动有静,但实际上并没有主次关系,故而谈不

上“以动衬静”。]3.最后三句内涵丰富:自幼报国且孜孜以求;年逾花甲尚未如愿;壮志难 酬而雄心不死;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痛苦无奈又深沉激愤,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汇聚于“有 谁知”一语之中。 4.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 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37.鹊桥仙·夜闻杜鹃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 做的铺垫。(或:借景抒情,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衬托(或:烘云 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

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38.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1.李白2.r。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

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不能统一的愁与恨。 3·李 白所处的盛世无处可寻,表达对国家倾颓局面无法挽回的深沉感慨。[通过对所倾心仰慕的诗

人的凭吊,为自己愁与恨的苦闷心情寻找寄托。这样理解亦可]4.前一句实写天近傍晚、江 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后一句虚写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 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139.摸鱼儿

1.BC,“春且住!”、t·见说道”、“怨春不语??等,都是把“春”拟作可以对话的人]2·寓意是 指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3.“愁??指作者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 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被闲置着的愁最苦。 4.描画暮春景象,表面上抒发伤春之

情,实则是暗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 5.D[词中没有夸张]

第五部分 表达技法篇 140.独坐敬亭山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与一片白羽 般的云彩飘去之后的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2.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抒写诗人和敬亭山的相依之情;恰恰更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 3·借景抒情, 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寂寞、孤独之情。 141.春 思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使情感表达婉曲深刻。[或答:以

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转写愁思,东风

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3.新奇之一:不是直接抒

发自己的愁情,而是用拟人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新奇之二:第三句不说自己愁 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第四句不说因愁闷而难以度日,却怨春日招惹,把恨引长。

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42.闺意献张水部

1.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2.诗人通过“低 声问夫婿”这一细节描写,就把新嫁娘亲呢娇羞的口吻、此时沉醉于新婚幸福之中的心理状态,

以及为初见公婆而严妆打扮同时内心的惴惴不安,都跃然纸上,新婚闺房气息扑面而来。 3.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

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 143.田 家

1.春意盎然2.鸠声悦耳是远景、听觉、动景,杏花映日是近景、视觉、静景,可谓动静相

映,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3.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

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态度。 144.谒荆公不遇

1.“抱”字最传神。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 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浩浩荡荡向远方流去的情境,以宽阔而渺茫的江面反衬船的渺小,表达自 己的孤独之情。 2.“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从中透 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 3.B[??沿着江宁城流过”分析不当,正确理解是四面江水沿着船的边沿流去] 145.绝 句

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 2.通过视觉意象——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意象——野 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通过听觉意象——蛙声歇;触觉意象——东风寒:表现“寒”的感

受。 3.(1)“春衫试单”这一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情 味”。(2)“蛙声歇”这一细节描写,通过青蛙由气温乍暖的欢欣歌唱到气温忽寒的声息哑然, 写出了对季候乍暖忽寒的怪讶“情味”。[结合一例分析即可] 146.待储光羲不至

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细节一: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细节二:或立起或坐下都在留意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 细节三:以为是友人身上的玉佩撞击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结果是自己的错觉。 3.(1)传神

地写出了期盼好友到来的焦急、期待的心情,(2)以此作为铺垫,更衬托出后两联写等候好友,

而久候不至的怅惘之情。 147.鹧鸪天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所以选取杜

鹃这一意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借杜鹃意象渲染一种思乡归家情怀。 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

家难归的感慨。 3.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

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以乐景写哀情。 148.秋波媚

1.拟人移情于景2.“悲歌击筑”原是燕太子丹为荆柯前去行刺秦王送别时的场景, 那场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这首词用这一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 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之 情。 3.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

地、胜利归来,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增添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情调。 149.[正宫·小梁州]秋

1.宫调(名) 曲牌(名)2.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 风光,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3.曲中描绘的秋是一个的清爽、沉静的境界,蕴含的是作者淡泊名利、飘然出世的心态(或思想)。 150.送魏二

1.橘柚香。 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 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第一、二句写诗人江楼设宴为送别,并送友人上船,是

眼前实景。后两句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旅夜孤寂的场景,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 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诗的意境,更有助于表现惆 怅别情。

151.塞上听吹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