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原始)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施工组织设计(原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寿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车辆行驶舒适度。

2.2.2 本项目工程改扩建形式为: 2.2.2.1 原路单侧或双侧加宽新建路面; 2.2.2.2原路单侧或双侧加宽原路面利用路段; 2.2.2.3原路面砼板块网裂严重破除路段; 2.2.2.4改扩建原有桥涵; 2.2.2.5新建桥涵;

2.2.3 本项目主要改扩建工程内容为: 2.2.3.1 旧路面挖除和碎石化路面处理; 2.2.3.2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2.3.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2.3.4 沥青混凝土面层; 2.2.3.5 桥涵工程;

2.2.3.6 路基防护、排水、安全设施、景观绿化等; 2.2.4 本项目施工气候环境慨况

汉中盆地是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极为发育。 本区有汉江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2.3 主要设计慨况

2.3.1 路基横断面布设: 2.3.1.1 分段改建设计

k18+083.12起 -k19+149.898段为右侧加宽至两侧加宽过渡段,k19+149.898--K20+464.494段两侧加宽,路基宽度 24.5m,k20+464.494~K20+988.473段为两侧加宽至左侧加宽过渡段,k20+988.473~

k23+950.9lo段单侧(左侧)加宽路基宽度24. 5m十2.5m(非机动车道及

5

行人道),k23+950.9]0~k24+502.11段左侧加宽过渡段,K24+502.ll1~K25+824.l36段单侧(左侧)加宽路基宽度24.5m+4m(非机动车道及行人道),K25+824.l36~K25+984.136段左侧加宽过渡段,k25+984.136~K26+453.956段单侧(左侧)加宽路基宽度24.5m+2.5m(非机动车道及行人道)。

2.3.1.2 横断面布设

旧路加宽改建为一级公路。由于旧路断板率大,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程》,设计旧路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后作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旧路半幅利用,加宽半幅。针对利用半幅旧路,进行维持现有双向路拱,中央分隔带设计为浅碟形排水沟。

路拱横坡度:旧路利用段保持原路双向路拱,新建段一般路段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中间带:中间带宽3.Om,由2.Om宽中央分隔带及两侧各0.5m宽路缘带组成。中央分隔带采用平齐式,封闭硬化,铺面采用8cmC25现浇混凝土封闭层,其下设22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水泥剂量4.5%),以下部分采用天然砂砾填筑。

护坡道:填方边坡坡脚处设置护坡道,护坡道宽度1.Om。护坡道顶设计为向外倾斜3%r 横坡,以利排水。

路基设计:全线旧路利用段路基设计高主要受旧路高度、地形条件、交叉工程控制。

2.3.2 一般地基处理

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清除地表土30cm,将地表碾压密实,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 0cm时,翻挖

6

分层回填压实。清表腐殖土临时集中堆放,作为绿化工程用土。

路基填高大于8m时,为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当路基填方高度大于8m时,地基视基底情况可采用强夯处治。

2.3.2.1 路基填料设计

本路段路基填方较多,挖方多为冲洪积碎、砾石土及灰岩石渣(含弱膨胀土无法利用),弃方数量较大。路基挖方石渣不能满足本段填方的需要,先纵向调运利用,不足部分通过沿线砂场借砂砾作为路基填料。

2.3.2.2 路床设计:

本路段路床设计80cm范围采用沿线汉江砂砾、路基挖石渣、路床部分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cm,压实度不小于96%。

2.3.2.3 低填挖方路基处理

(1)当路基填土高度H≤O.64m(路面结构层厚度)时及挖方路段,路床范围80cm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硬质岩挖方路段,路床不处理,底基层调平。

(2)当路基填土高度O.64m

2.3.2.4 一般路基边坡设计

(1)沿线所经过处主要为平原区、丘陵区,地形起伏不大,覆盖土层较厚,为可塑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

(2)填方路基边坡根据填料及填土高度及边坡防护形式采用1:1.5的坡率。一般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12m时,路堤边坡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为1:1.5。填方高度大于12m时, 8m处设置2m宽交坡平台,上部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7

2.3.2.5 陡坡路堤、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为保证填挖过渡段路基的整体稳定和路面平顺,克服路基不均匀沉降,在地面纵坡(横向)陡于1:2.5的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沿路基纵向(横向)开挖台阶,并设置填挖过渡段,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设置向内4%的坡,纵向过渡段长度不小于6米。

2.3.3 路面设计

原路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面板23 cm(非机动车道为l8cm)+基层20cm,设计旧路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原路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后作为基层,加铺15cm沥青面层。上面层采用5cmAC-16C,下面层考虑到碎石化后颗粒粒径大小不一,易在面层产生反射裂缝,采用lOcmATB-25。

2.3.3.1 原路两侧加宽路段,原路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面板碎石化后喷洒慢裂乳化沥青作为基层,加铺l5cm沥青面层。原路非机动车道路面板厚度为18cm,设计挖除非机动车道原路路面,按新建路面结构铺筑。原路单侧加宽路段,原路作为半幅,新建半幅路基。原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碎石化后喷洒慢裂乳化沥青作为基层,其上加铺l5cm沥青面层。

2.3.3.2 原路水泥混凝土板块网裂严重,基层破坏路段,挖除面板、基层,新铺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上铺筑l5Cm沥青面层。

2.3.3.3 原路两侧加宽向单侧加宽过渡时,当新路中心偏离原路中心距离小于50厘米,原路碎石化,按两侧加宽处理,一侧加铺厚度l5厘米,一侧加铺厚度由l5厘米过渡到13厘米。当新路中心偏离原路中心距离大于50厘米,由于路面加铺ATB—25下面层厚度小于最小压实厚度,按新建路面考虑。

2.3.3.4 原路右侧加宽向两侧加宽过渡时,自过渡开始桩号至原路半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