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分析化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 对于n1 = 1,n2 = 2,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达到99.9% 时的必要条件为(C) A. C.

θθ?1θ'??2'?0.15V B. ?1θ'??2'?0.18V θθ?1θ'??2'?0.27V D. ?1θ'??2'?0.36V

7 为使反应2A+ + 3B4+ = 2A4+ + 3B2+ 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B) A. 0.18V B. 0.15V C. 0.12V D. 0.1V 8 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公式为(B) A. ?sp?θ?1θ??22θn1?1θ'?n2?2' B. ?sp?

n1?n2θθn1?1θ'?n2?2'n2?1θ'?n1?2'C. ?sp? D. ?sp?

n1?n2n1?n29反应 2A++ 3B4+ → 2A4++3B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D) A.

θθ?A??B2θθ(?A?2?B)?6 B.

5θθθθ3?A?2?B2?A?3?BC. D. (D)

5510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A) A. 2Fe3++ Sn2+ = Sn4++ 2Fe2+

B. 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C. Cr2O72- + 5Fe2+ + 14H+- = 2Cr3+ + 5Fe3+ + 7H2O D. Ce4+ + Fe2+ = Ce3+ + Fe3+

11 用 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 0.1 mol?L-1 Fe2+ 溶液和用 0.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 0.01 mol?L-1 Fe2+ 溶液时这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是(C)

A. 前者 > 后者 B. 前者 < 后者 C. 一样大 D. 缺电位值,无法判断 12 用铈量法测定铁时, 滴定至 50% 时的电位是 (A) 已知:?Ce4?/Ce3?= 1.44 V,

θ 'θ '?Fe3?/Fe2?= 0.68 V]

A. 0.68 V B. 0.86 V C. 1.06 V D. 1.44 V

13 用Ce4+滴定Fe2+,当体系电位为1.44 V时,滴定分数为(C)

41

已知:?Ce4?/Ce3?=1.44 V,?Fe3?/Fe2?=0.68 V A. 0 B. 50% C. 100% D. 200% 14 溴酸盐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如下:

BrO3- + 5Br- + 6H+ → 3Br2+ 3H2O

OH+ 3Br2BrBrOHBr+ 3HBrθ 'θ '

Br2 + 2I- → 2Br- + I2 I2 + 2S2O32- → 2I- + S4O62-

在此测定中,苯酚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

A. 1:2 B. 1:3 C. 1:4 D. 1:6

15 配制Fe2+ 标准溶液时,为防止Fe2+ 被氧化,应加入(B) A. H3PO4 B. HCl C. HF D. 金属铁

16 已知在1 mol·L-1 HCl中?CrO2- / Cr3?=1.00V,?Fe3?/Fe2?= 0.68 V。以K2Cr2O7滴定

θ'27θ 'Fe2+ 时,下列指示剂中最合适的是(B)

A. 二甲基邻二氮菲 - Fe2+(? = 0.97V) B. 二苯胺(? = 0.76V) C. 次甲基蓝(? = 0.53V) D. 中性红(? = 0.24V) 二、填空题

1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氧化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若要增加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还原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θθθθ?I2 对于反应:BrO3-+6I-+6H+=Br-+3I2+3H2O ,已知?BrO-/Br?=1.44V,

3θ θ 2/I?=0.55V, 则

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K=

(1.44?0.55)?6?90.51 。

0.059θ3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以下情况时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是多少伏(n为电子转移数)?

42

(1) n1=n2=1,??θ' = 0.36V (2) n1=n2=2, ??θ' = 0.18V (3) n1=1,n2=2, ??θ' = 0.27V 4 下列现象各是什么反应 ?(填 A、B、C、D) (1) MnO4-滴定 Fe2+时,Cl-的氧化被加快 D _ (2) MnO4-滴定 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 B ___ (3) Ag+存在时,Mn2+氧化成 MnO4- A (4) PbSO4 沉淀随 H2SO4 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 C ____

(A) 催化反应 (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 (D) 诱导反应 5 已知在1 mol·L-1 HCl 中,

θ '?Fe3?/Fe2?= 0.68 V,

θ '?Sn4?/Sn2?= 0.14 V,以 Fe3+滴定Sn2+至

99.9%时的电位为 0.23 V 、100%时的电位为 0.32 V 、100.1%时的电位为 0.50 V 。

6 KMnO4滴定 Fe2+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不在滴定突跃中点,这是因为 两个半反应中电子得失数不一样,即 n1≠ n2 (或滴定反应不属对称滴定类型) 。

7 用Fe3+滴定Sn2+,若浓度均增大10倍,则在化学计量点前0.1%时? 不改变 ,化学计量点时? 不改变 ,在化学计量点后? 不改变 (指增加、减少或不变)。

8 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用Ce4+滴定Fe2+,滴定突跃范围是 0.86 ~ 1.26 V ,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Esp = 1.06 V _,二苯胺磺酸钠 不合适 (合适或不合适)作指示剂。

[已知?In= 0.85V,?Fe3?/Fe2?= 0.68 V,?Ce4?/Ce3?= 1.44 V]

9 在碘量法测定铜的过程中,加入 KI 的作用是 ① 还原剂(Cu2+→Cu+) ;② 沉淀剂(Cu+→CuI) ;③ 配位剂(I2→I3-) ;加入 NH4HF2的作用是 ① 作缓冲剂,控制 pH 3-4,防止Cu2+ 水解 ; ② 配位掩蔽 Fe3+,防止共存的Fe3+ 离子氧化I,消除Fe3+干扰 ;

θ 'θ 'θ '加入KSCN的作用是 使CuI→ CuSCN 减少对I2吸附,提高准确度 。

10 碘量法测定Cu2+,所涉及的反应式是: (1) 2Cu2+ + 4I- = 2CuI↓ + I2 (2) I2 + S2O32- = 2I- + S4O62- (3) CuI + SCN- = CuSCN↓ + I-

11 用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Na2S2O3的反应方程式:

43

(1) Cr2O72- + 6I- + 14H+ = 2Cr3+ + 3I2 + 7H2O (2) _ I2 + S2O32 -= 2I- + S4O62- 12 写出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指示剂的名称。

用重铬酸钾法测铁 二苯胺磺酸钠(或邻苯氨基苯甲酸) 。 间接碘量法测铜 淀粉溶液 。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 淀粉 。

高锰酸钾法测定软锰矿 高锰酸钾自身指示剂 。

13 配制Na2S2O3溶液时,要用 新煮沸并冷却了的蒸馏 水,原因是 为了除CO2、O2和杀死细菌,因为它们均能使Na2S2O3分解 。

14 0.2000 g H2C2O4·2H2O恰能与30.00 mL KMnO4溶液反应。此KMnO4溶液的浓度是

cKMnO40.2000?2?103L-1 。[MH2C2O4?H2O = 126.07 g ·mol-1 ] ??0.02115mol ·

126.07?5?30.0015 某铁矿试样含铁约70%左右,现以0.01667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欲使滴定时,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在20 mL至30 mL,应称取试样的质量范围是 0.16 ~ 0.24 g 。

[Ar(Fe) =55.847 g ·mol-1] 三、问答题

1 某同学配制 0.02 mol?L-1 Na2S2O3 500 mL,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 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冷却,转移至 500 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保存待用。请指出其错误。

答:(1) Na2S2O3·5H2O 不纯且易风化,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故不必准确称量,亦不应用容量瓶。应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放置

(2) 应当是将蒸馏水先煮沸(杀细菌、赶去 CO2 和 O2)、冷却,再配制Na2S2O3溶液,若将蒸馏水与 Na2S2O3共煮,Na2S2O3易分解生成 S 。

(3) 配好后还应加少量 Na2CO3 使溶液呈微碱性以易于保存。 2 某同学如下配制 0.02 mol?L-1 KMnO4溶液,请指出其错误。

准确称取 1.581g 固体 KMnO4,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500 mL 容量瓶, 稀释至刻度,然后用干燥的滤纸过滤。

答: (1) KMnO4 试剂纯度不高,不能直接配制,因此不必准确称量,也不必用容量瓶。

4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