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绵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绵阳市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 ——北魏 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C.《陋室铭》——刘禹锡 ——宋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法国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B.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

C.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感谢那个种树的素未谋面的前房东。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溃退(kuì) 浩瀚(hàn) 殚精竭虑(dān) ....B.酷似(kù) 仲裁(zhòng) 桅杆(wéi) 屏息敛声(liǎn) ....C.娴熟(xián) 悄然(qiāo) 由衷(zhōng) 摧枯拉朽(xiǔ) ....D.舰艉(wéi) 镌刻(juān) 轻盈(yíng) 眼花缭乱(liáo)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衬 错综相连 迥然不同 络绎不绝 B.料峭 巧夺天功 惟妙惟肖 就地取材 C.拔涉 街道纵横 应有尽有 舳舻相接 D.遒劲 巧妙绝伦 梦回繁华 长虹饮涧 二、名句默写 6.诗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ó lǐn qì dān juān wéi

(______)陆 (_____)冽 默(_____) (_____)精竭虑 (______)刻 (______)杆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②,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④遗矣。追思曩时⑤,真一梦耳。 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选自《东坡志林》,略有改动)

(注)①高密:地名,今属山东。②湖:指湖州。③异物:指离开人世。④孑(jié):单独。⑤曩时:昔时,指七年前。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俱至松江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此乐未尝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B.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C.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D.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歌词闻于天下/以其境过清 ..B.皆从余过李公择/过故人庄 ..C.欣然起行/泯然众人矣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一梦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②

(2)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1)(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可心境大不相同,简要说说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甲文: 乙文:

10.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在不断地翻倍。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以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了什么警告?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12.[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4)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七、语言表达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