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优质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 燕子在呢(ní)喃,大雁掠过蓝天,潺潺流水捎来了春天的讯息。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动呢(ne)。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呢喃】 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 【雄伟】 累积起来,聚到一起。 【激动】 小声说话的声音。 【汇聚】 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汹涌澎湃】 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波澜壮阔】 雄壮而高大。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讲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围绕这一意思依次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2) (13) (14) 妙 演 奏 琴 柔 感 受 激 击 器 滴 敲 鸣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激”是左中右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件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奏”“琴”“柔”在书写书要注意撇捺舒展; “琴”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最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敲” 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奏、琴”和左右结构的 字“妙、演”,学生练写。 妙:“女”首笔撇点的撇要长,点稍短,横稍向上拉;“少”的点稍高。 演:右边“宀”下边有一短横,下边是“由”,中竖与上横相连。 奏:上边三横要紧凑,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三横,捺在下横处,撇和捺要舒展。 5 / 28

(15-27)

琴:左边“王”下横变为一提,两个“王”要扁小,“今”撇和捺要舒展。 柔:“矛”上边横钩要短扁,钩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木”要宽大。 感:注意“咸”里面有一短横,右上角有一点,“心”要扁宽。 受:上下两部分窄、中间要宽,上边四笔要紧凑,下边“又”舒展。 激:三部分要写窄、紧凑,中间下边是“方”,上边有一点。 击:上边两横中下横要长,下半部分稍扁窄,中间一竖贯穿上边两横。 器:四个“口”要小、匀称,“犬”要扁宽、右上角有一点不能丢。 滴:右边上横要长,下框要大,里面“古”要小。

鸣:“口”要小,第七笔竖折折钩都稍长,上框内有一点,下横最

敲:“高”要窄,两个“口”要小,注意右边不是“支”,上边短横不出头。

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全班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对于会写字,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在交流中掌握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手风琴 打击乐器

(2)表示动作的词语:演奏 呢喃细语 敲敲打打 汇聚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美妙 轻轻柔柔 温柔 雄伟 激动 淙淙 潺潺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4)描写声音的:美妙 呢喃细语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叽叽喳喳 唧哩哩

(5)叠词: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叽叽喳喳的 唧哩哩

2.练习运用:练习用表示声音的词语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6 / 28

(28) (29-32)

1.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这些音乐家和歌手将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2.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课件出示词语)——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美妙 演奏 手风琴 轻轻柔柔 呢喃细语 温柔 感受 雄伟 激动 打击乐器 虫鸣 敲敲打打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汇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叽叽喳喳的 唧哩哩 (1)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词造句。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象声词:描绘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鼓励学生说一两个这样的词。 课件页码 3.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3) (4)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 (板书:总起 许多 美妙) 2. 为什么说“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1)指名发言,全班交流:说说你都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这些 (5) (6) 7 / 28

声音怎么美妙呢?先说说你喜欢哪种声音,再读读你画的句子。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板书:分述 风 水 动物) 【设计意图:要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己找到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初步接触拟声词,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品读释疑 (一)欣赏风的声音。 1.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 2.风会演奏出什么音乐呢?(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大胆想象,自由交流)(7) 课件出示: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段话是围绕“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来写的。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8) (2)从“音乐家”“演奏” “翻动”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什么?(“音乐家” “演奏” “翻动”,作者把风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风在树林吹动树叶的样子、声音,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3)为什么说树叶像歌手呢?(因为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是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风一来,树叶摆动会发出声响,就像音乐一响歌手开始歌唱一样。风 大树叶晃动厉害,声音就大;风小,树叶晃动轻微,声音就小。“当他翻动树叶, 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板书:翻动树叶) 3. 风会演奏出哪些音乐呢?(自由交流)课件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 (9) 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 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 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从“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你了解到什么?“呢喃细语”和 “雄伟 的乐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温柔”“拂面”的微风像什么?“激动”“合奏” 的狂风又像什么?(“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大小的风的声音特点形象的描摹出来。“呢喃细语”和“雄伟的乐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温柔”“拂面”的微风多像一首摇篮曲,“激动”“合奏”的狂风又像豪迈激昂的进行曲呀。)(板书:微风拂过 狂风吹起) (2)作者为什么用“拂过”而不用“吹过”呢?(“拂过”是对微风的动态描写,采用拟人手法,显示出它的轻柔,像母亲的手拂过面颊一样,富有浓浓 的喜爱之情。 “吹过”只表示风过树叶动的姿态,缺少亲切喜爱的快乐的情绪。)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激动”“力量”“威力”体 8 /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