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艺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棉纺工艺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数应高于同特机织纱的捻系数,以提高条干。细纱后区工艺和粗纱捻系数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成纱质量的好坏。因调整粗纱捻系数比调整细纱后区工艺简单,因此,生产上往往调整粗纱捻系数以协助细纱机后区工艺的调整。如果细纱机的牵伸机构完善,加压条件好,粗纱捻系数一般可偏大掌握,以改善细纱质量和降低粗纱断头,但粗纱产量将有所降低。

粗纱捻系数对气候季节性非常敏感,需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正确调整。有些地区,夏季潮湿,粗纱发涩,捻系数应小;冬季干燥,纤维发硬,捻系数应大。但有些地区,在黄梅季节,当发现前罗拉至锭翼顶端的纱条下坠严重,粗纱发烂时,捻系数增加后生产正常;而寒冷季节,当发现粗纱发硬时,捻系数减少后生产正常。粗纱捻系数由实践得出,表15、表16为粗纱捻系数范围,可供参考。

表15 纯棉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粗纱线密度(tex) 粗纱捻系数(粗梳) 粗纱捻系数(精梳) 200~325 105~120 90~100 棉型化纤混纺纱 55~70 325~400 105~115 85~95 400~770 95~105 80~90 棉腈(60/40)混纺针织纱 80~90 770~1000 90~92 75~85 粘棉(55/45)混纺纱 65~70 中长涤粘(65/35)混纺纱 50~55 表16几种不同品种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细纱品种 粗纱捻系数 纯棉机织纱 纯棉针织纱 涤棉(65/35~45/55)混纺纱 63~70 86~102 104~115 -

七、细纱工艺 1、牵伸工艺 (1)总牵伸倍数

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细纱机的牵伸倍数,在经济上可获得较大的效果。目前大牵伸细纱机的牵伸倍数一般在30~50倍。总牵伸倍数的能力首先决定于细纱机的机械工艺性能。但总牵伸倍数也因其它因素而变化:当所纺棉纱号数较粗时,总牵伸能力较低;当所纺棉纱号数较细时,总牵伸能力较高;在纺精梳棉纱时,由于粗纱均匀,结构较好,纤维伸直度好,所含短绒率也较低,牵伸倍数一般可高于同号非精梳棉纱;纱织物和线织物用纱的牵伸倍数也可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单纱经并线加捻后,可弥补若干条干和单强方面的缺陷,但也必须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而定。细纱机总牵伸倍数的参考范围如表17。

表17细纱机总牵伸倍数

纺纱特数(tex) 9以下 9~19 20~30 32以上 摇架加压牵伸倍数 40~50 25~50 20~35 12~25 注:纺精梳纱与化纤时,牵伸倍数可偏上限选用;固定钳口式牵伸的牵伸倍数偏下限选用。

(2)后牵伸区工艺

细纱机的后区牵伸与前区牵伸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牵伸细纱机提高前区牵伸倍数的主要是合理布置胶圈工作区的摩擦力界,使其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提高条干均匀度。但是,只有前区的摩擦力界布置,而没有喂入纱条的结构均匀,纤维间没有足够的紧密程度,也难以发挥前区胶圈牵伸的作用。因为喂入纱条结构不匀,纤维松散,在通过前区时,纱条可能发生局部分裂,纤维运动不规则,难以纺成均匀的细纱。因此,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以充分发挥胶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用,达到既能提高前区牵伸,又能保证成纱质量的目的,后牵伸区工艺见表18。

项目 双短胶圈 长短胶圈 后牵伸区罗拉中心距(mm) 后牵伸罗拉加压(daN/2锭) 粗纱捻系数?t(tex制) 后牵伸倍数 (3)前牵伸区工艺

表18 后牵伸区工艺参数 纯棉 化纤纯纺及混纺 机织纱工艺 针织纱工艺 棉型化纤 中长化纤 1.20~1.40 1.04~1.15 1.14~1.54 1.20~1.70 1.25~1.50 1.08~1.20 44~52 6~14 90~105 48~54 6~14 105~120 45~60 10~18 56~86 60~88 14~20 48~67 前牵伸区是细纱机的主要牵伸区。在此区内,为适应高倍牵伸的需要,应尽量改善对各类纤维运动的控制,并使牵伸过程中的牵引力和纤维运动摩擦阻力配置得当。

前牵伸区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所用原棉的长度、细度、均匀 度、喂入半制品的质量情况、后牵伸倍数、纺纱号数、产品质量要求以及前牵伸区对纤维的控制能力等来决定。但其中对牵伸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细纱机前区的机械工艺性能。

前区牵伸装置中,上下胶圈间形成曲线牵伸通道,收小该钳口隔距,并采用重加压和缩短胶圈钳口至胶辊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可大大改善在牵伸过程中对各类纤维运动的控制,从而具有较高的牵伸能力。 2、前区罗拉隔距

一般地说,双胶圈牵伸装置细纱机的前区罗拉隔距不必随纤维长度、纺纱特数等的变化而调节。因此,在不少型号的细纱机上,前区罗拉隔距是固定的,即不可调节的,但这并不

是说所有固定的前区罗拉隔距都是合理的。前区罗拉隔距应根据胶圈架长度 (包括销子最前端在内)和胶圈钳口至胶辊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由于罗拉隔距与中心距是正相关的,一般,也用前罗拉中心距来表示前罗拉隔距,即:

前区罗拉中心距=胶圈架长度(包括销子最前端在内)+胶圈钳口至胶辊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

胶圈架长度通常根据原棉长度来选择,以不小于纤维长度为适用。胶圈钳口至胶辊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随销子和胶圈架的结构、前区集合器的型式以及前罗拉和胶辊直径等而异,缩小此处距离有利于控制游离纤维的运动,有利于改善棉纱条干均匀度。胶圈钳口至胶辊前罗拉钳口之间的距离,又称浮游区长度,应当设法缩小,参考表19。

表19 前牵伸区罗拉中心距与浮游区长度(mm) 胶圈架或上销前牵伸区罗牵伸形式 纤维长度 长度 拉中心距 棉纤维(31mm以下) 25 36~39 双短胶圈 棉纤维(33mm以上) 29 40~43 棉及化纤混纺(40mm以下) 33(34) 42~45 棉及化纤混纺(50mm以下) 42 52~56 长短胶圈 中长化纤混纺(40mm以下) 56 62~74 中长化纤混纺(40mm以下) 70 82~90 3、胶圈钳口隔距

浮游区长度 11~14 11~14 11~14 12~16 14~18 14~20 弹性钳口的原始隔距应根据纺纱特数、胶圈厚度和弹性上销弹簧的压力、纤维长度及其摩擦性能、以及其它有关工艺参数确定。固定钳口在胶圈材料和销子形式决定以后,销子开口就成了调整胶圈钳口部分摩擦力界强度的工艺参数。纺不同特数纱时,销子开口不同,特数小,开口小。纺同特数细纱时,因各厂所用纤维长度、喂入定量、胶圈厚薄和性能、罗拉加压等条件的不同,销子开口稍有差异见表20。

表20 皮圈钳口隔距(mm)常用范围

双短胶圈固定钳口 纺纱号数 9以下 9~19 20~30 32以上 英制支数 机织纱工艺 60以上 60~30 29~19 18以下 3.0~3.8 3.2~4.0 3.5~4.4 4.0~5.2 针织纱工艺 3.2~4.2 3.5~4.4 4.0~4.6 4.4~5.5 2.0~3.0 2.3~3.5 3.0~4.0 3.5~4.5 长短胶圈弹性钳口 4、罗拉加压

为使牵伸顺利进行,罗拉钳口必须具有足够的握持力以克服牵伸力。如果钳口握持力小于牵伸力,则须条在罗拉钳口下就会打滑,轻则造成产品不匀,重则须条不能被牵伸拉细。罗拉钳口的握持力大小主要决定于罗拉加压、钳口与须条间的动摩擦系数,以及被握持的须条粗细和几何形态。

加重胶辊压力,胶辊对纱条的实际压力相应增大,钳口握持力随之增加。但胶辊上加压又不能过重,否则会引起胶辊严重变形,罗拉弯曲、扭振,从而造成规律性条干不匀,甚至引起牵伸部分传动齿轮爆裂等现象。当提高牵伸倍数时,由于喂入纱条粗,摩擦力界相应加强,应增大加压,前区加压范围参见表21。

表21前、中罗拉加压常用范围

原料 棉 棉型化纤 中长化纤

5、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捻度对各个方面均有影响,因此在选择捻度(捻系数)时,必须根据成品对细纱品质的要求,综合考虑,全面平衡。细纱因其用途不同,它的捻系数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经纱要求强力较高,所以捻系数应选择大些;纬纱和针织用纱要求光泽好,柔软,所以捻系数应选择小些。一般同特数经纱的捻系数应比纬纱大10%~15%;针织品大多数是内衣,对针织纱要求手感柔软,故捻系数应比纬纱的捻系数再小些;起绒织物用纱的捻系数也应选择小些。 6、锭子速度

锭子是加捻机构中重要机件之一。随着细纱机单位产量的提高,锭速一般在14000~17000r/min左右,国外最高锭速号称达到250OOr/min左右,因此对锭子要求振动小,运转平稳,功率小,磨损小,结构简单。

细纱机锭速的选择与纺纱特数、纤维特性、钢领直径、钢领板升降动程、捻系数等有关。纺涤棉纱时,因捻系数较高,断头率又比纯棉纱低,故锭速可比同特数的纯棉纱高些。中长化纤因纤维较长,其锭速可低于纯棉或涤棉混纺纱。直接纬的卷装直径较经纱卷装的直径小,

牵伸形式 重加压、曲面销、双短胶圈牵伸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摇架加压、弹性销、长短胶圈牵伸 前罗拉加压(daN/2锭) 10~15 10~15 14~18 14~22 中罗拉加压(daN/2锭) 6~8 7~10 10~14 10~1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