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知识考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安全基础知识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2、起重机械卷筒上钢丝绳尾端的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对钢丝绳尾端的固定情况,应每( A )检查一次

A、月 B、季 C、半年 73、制冷机房应有安装良好、朝( A )开的门

A、外 B、内 C、无所谓

74、气焊(割)作业中,乙炔气瓶和氧气瓶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m),与明火点应保持( C )以上的距离

A、5m B、8m C、10m

75、化工检修时,对槽、罐、塔、釜、管线等设备容器内存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其出入口或与设备连接处应( C )进行隔离,并挂上警示牌

A、关闭阀门 B、吹扫 C、加装盲板

76、化工装置检修打开塔类等设备人孔时,应使其塔类等内部温度、压力降到符合安全要求后,( A )依次打开

A、从上而下 B、从下而上 C、从中间 77、一般情况下,压力容器的构建不允许发生( B )变形

A、弹性 B、塑性 C、刚性 78、黄色三角形的安全标志表示的意义为( B )

A、无危险 B、警告 C、注意 79、下列( C )安全阀主要用于介质为有毒、易燃气体的容器

A、开放式 B、半封闭式 C、全封闭式 80、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 A )的隐患

A、立即整改和排除 B、限期整改和排除 C、停产停业整改和排除 8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了( C )的单元

A、大量 B、小量 C、临界量 8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 B )及其数量

A、爆炸特性 B、危险特性 C、可燃特性 83、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 A ),减少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A、突发事件 B、火灾爆炸事件 C、中毒事件

8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根据事故( B )及其危险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

A、影响大小 B、波及范围 C、爆炸程度 85、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 C ),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

A、撤离方式 B、善后措施 C、抑制措施

86、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应快速( A ),控制事故发展

A、实施救援 B、全面防护 C、了解事故

87、在事故应急救援中,救援人员应迅速建立警戒区域,将警戒区和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 C ),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A、隔离 B、隔绝 C、撤离 88、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处理包括:( B )、泄漏物处理、危害监测

A、危化品保护 B、泄漏源控制 C、周边的警戒

89、应急救援的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 A )完好

A、设备性能 B、消防器材 C、防护器材 90、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撤离前应及时知道危险区的群众做好( C ) A、躯体全面防护 B、头部防护 C、个人防护

91、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环保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 B )及毒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等

A、环境卫生 B、环境监测 C、消除危险 92、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做好( C ),在医护人员到达时,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挥,采取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法,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

A、自救 B、互救 C、自救互救

93、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事故危险区实时控制主要是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误入而引起( A )

A、伤害 B、骚乱 C、堵塞 94、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首先熟悉地形,明确( B );准备好进入危险区应携带的标志物、扩音器以及强光手电等必要器材

A、撤离人数 B、撤离方向 C、撤离工具

95、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合理的( B ),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A、撤离时间 B、撤离路线 C、撤离地点 96、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 A )、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97、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 A )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家庭环境 98、下列( B )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 B、噪声 C、真菌 99、下列( A )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 B、振动 C、高温 100、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 A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101、处理化学品工作后洗手,可预防患下列( C )病

A、青光眼 B、前臂痊孪 C、皮肤炎 102、用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 B )

A、呼吸急促 B、闪电式死亡 C、慢性缺氧 103、防止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B )

A、降低噪声的频率 B、从声源着眼,降低它的噪声敷设强度 C、采取隔声措施

104、某作业场所已被确定为缺氧环境,此时,有人决定向该环境通入纯氧。你认为( B )

A、可以,效果非常好 B、不行,非常危险 C、无所谓 105、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能穿戴( A )

A、尼龙工作服 B、棉布工作服 C、防静电服

106、眼部溅入毒物后,应立刻( A ),并尽可能请医生诊治

A、用大量清水洗眼 B、滴眼药水 C、用干净的手帕擦拭 107、在有毒化学品泄漏区域,对人员进行撤离时,应该( A )

A、向上风方向转移 B、向下风方向转移 C、在低洼处滞留 108、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 A )、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A、危险化学品 B、毒害性物品 C、腐蚀性物品

109、从业人员受到化学伤害时,所采取的现场( B )的简要处理方法,主要是眼镜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A、应急救援 B、自救或互救 C、安全措施

11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可以将员工安全观念改变为( C )、人人安全、时时安全、处处都安全

A、要我安全 B、事事安全 C、我要安全

111、当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C )

A、5~10分钟 B、10~15分钟 C、15~30分钟 112、进入中毒现场参加救护者,必须( B )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A、穿工作服 B、戴防毒面具 C、带灭火器

113、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特点,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 B )

A、烫伤事故 B、燃烧爆炸事故 C、泄漏事故

114、化学品的用户在接收使用化学品时,要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 B )

A、特殊性 B、危险性 C、安全性

115、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 B ) A、防毒措施 B、防火措施 C、防爆措施 116、装卸易燃液体需穿( B )工作服,禁止穿带铁钉鞋

A、劳动保护 B、防静电 C、防雷电 117、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和( C ) A、氧化剂 B、热能源 C、着火源

118、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 C )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 A、安全措施 B、责任分工 C、事故预案 119、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 B )

A、管理水平 B、处理能力 C、安全技能 120、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着火( B )

A、燃烧事故 B、爆炸事故 C、中毒事故 121、扑救爆炸物品火灾,不能用( A ),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时的威力 A、沙土盖压 B、泡沫灭火剂 C、被褥覆盖

安全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化工安全生产的任务是:尽一切努力避免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3、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和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 4、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是: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2、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技术水平;3、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章守纪;4、积极盖上劳动条件

5、什么叫安全制度:凡是直接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令、规程、规定、条例等统称安全制度。

6、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7、工艺过程安全控制的内容是:1、按物质的危险性采取相应措施;2、系统密闭和抽真空负压操作;3、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4、氮气保护;5、通风换气。

8、化工操作中的工艺参数控制:1、温度控制、印控制升温速度、防止加料温度过低、防止搅拌中断、防止干燥温度过高、防止易燃料渗入保温层;2、投料控制、即投料速度、投料配比、投料顺序、原料纯度、控制投料量;3、防止跑料、溢料和冲料;4、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9、安全保护装置是:信号报警、保险装置、安全联锁。

10、操作工的六严格是:1、严格进行交接班;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4、严格执行工作票;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