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测量误差是( ) A.测量结果减去参考值 C.测量结果除以约定真值 3.测量误差有以下特征( A.是无正负号的参数

B.有正号、负号的量值 D.是表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B.测量结果减去修正值 D.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C.是表明测量结果的偏离真值

4.自由度是表明了标准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的一个量,所以( A.越大越可靠 B.越小越可靠 5.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是用( A.估计的标准差

C.越稳定越可靠 D.以上说法均不成立

)表征

C.随机误差

D.测量误差

B.实验标准差

6.测量结果减去( )是测量误差 A.参考值

B.修正值

C.被测量的真值

D.约定值

7.测量不确定度有以下特征( ) A.是无正负号的参数

B.是有正负号的量值

C.是表明测量结果的偏离真值 D.是表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8.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 )概念。 A. 定量 B. 定值 C. 定性 D. 精密度

9.方差是来表示测量的可信度或品质高低的特征量,即描述随机变量的( ) A. 分散性 B. 离散性 C. 真实性 D. 正确性 10.测量不确定度是表示测量结果的( )

A. 误差 B. 分散性 C. 精度 D. 分布区间的半宽

11.某次测量中,测量次数为7,求实验标准差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自由度为( ) A. 6 B. 3 C. 5.3 D. 4.5

12.正态分布是重复条件或复现条件下多次测量的( )的分布。 A. 矩形 B. t分布 C. 投影 D. 算术平均值 13.不确定度是恒为( )

A. 正 B. 负 C. 常数 D. 零 14.下列中哪些是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的( ) A.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测量人员不认真; D. 测量效率不高。

C. 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和假设。 15.B类评定是用( )表征

A. 随机误差 B. 置信概率 C. 估计的标准差 D. 实验标准差 16.输入量相关时不确定度的合成中,相关系数的求法有( ) A. 统计法 B. 物理(实验)判断法 C. 公式法 D. 估计法

17.扩展不确定度u由( )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K得到。 A. 仪器 B. 相对 C. 合成 D. 合成标准

18.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中,已知置信区间半宽a和对应于置信水准包含因子K,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x)为( )。 A. a2k B. k/a C. a/k D. a+k

19. 使用最小二乘法时,偏差的平方和最小意味着你和只限于整个实验数据的( ) A不相关B偏离度大C偏离度小D以上3个都不对

20. 下面那个参数可以反映测试系统的随机误差的大小( ) A灵敏度B重复性C滞后量D线性度

21.数字式仪器在正负一个单位内不能分辨的误差属于( )。

A均匀分布的随机误差 B均匀分布的系统误差 C反正弦分布的随机误差 D三角分布的随机误差

22. 用代替法检定标准电阻时,测量误差属于( )。

A均匀分布的随机误差 B均匀分布的系统误差 C反正弦分布的随机误差 D三角分布的随机误差

23. 电子测量中谐振的振幅误差属于( )。

A均匀分布的随机误差 B均匀分布的系统误差 C反正弦分布的随机误差 D三角分布的随机误差

24.阿卑-赫梅特准则能有效地发现( )误差。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周期性的系统误差 E线性系统误差 25.马利科夫准则能有效地发现( )误差。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周期性的系统误差 E线性系统误差 26.线性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

A对称法 B 代替法 C 抵消法 D 交换法 27.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

A对称法 B 代替法 C 抵消法 D 交换法 E 半周期法 28.如果测量次数较少时,判别粗大误差应选用( )。

A莱以特准则 B 狄克松准则 C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D 格洛布斯准则 29.如果测量次数较多时,判别粗大误差应选用( )。

A莱以特准则 B 狄克松准则 C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D 格洛布斯准则

30.检定2.5级满量程100V的电压表,发现50V刻度点偏差最大,为2V,则该电压表( )。 A. 合格 B. 不合格 C. 需要继续调准或检查

1A,2D,3(BC),4A,5B, 6C,7(D),8A,9A,10B , 11A,12D,13C,14B,15C, 16C,17D,18C,19C ,20B,21A,22D,23C,24D,25E,26A,27E,28C, 29A,30A

四、问答题:(共35分)

1. 何谓量的真值?它有那些特点?实际测量中如何确定?

即测量量的真实值,理论上是不可获得的,有时存在于物理或数学原理中,在实际测量中常用实际值代替,可以是上级计量部门给的标准数据,或多次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或根据理论得出的参考值。

2. 比较真误差与残余误差的概念

真误差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通常真实值不可得,所以真误差也很难得到;

残余误差表示实测值与实际值之差,实际测量时实际值通常用最佳估计值、检定值、参考值代替。实际计算中,常用残余误差计算标准差、极限误差等统计参数。

3. 单次测量标准差、算术平均值标准差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单次测量标准差指测量列的标准差,描述的是测量列各测量点偏离测量列平均值的程度,计算可以通过贝塞尔公式得到,公式略;算术平均值标准差指不考虑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量列的平均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获得,公式略。

4. 叙述置信概率、显著性水平和置信区间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5. 误差传播系数的定义?如何获得?

通常间接测量或组合测量时,各测量组成部分均对最后测量结果有影响,该影响的程度用误差传播系数来描述。

通常先写出总测量结果和各分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求总测量量对分量的偏微分,即是该分量的误差传播系数。

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否可以称为误差分析?其步骤如何?

不可以,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都用标准差表征,由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引起,误差是不确定度的基础。区别:误差以真值或约定真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误差一般难以定值,不确定度可以定量评定不确定度分两类,简单明了。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有两类:A类评定和B类评定 A类评定:通过对一系列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评定 B类评定: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所认定的概率分布来评定

7.什么叫标准不确定度?什么叫扩展不确定度?他们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8. 微小误差的定义和意义?

测量过程包含有多种误差时,某个误差对测量结果总误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称为微小误差计算总误差或进行误差分配时,若发现有微小误差,可不考虑该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影响。 选择高一级精度的标准器具时,其误差一般应为被检器具允许误差的1/10~3/10。

9.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什么,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其在解决组合测量中如何应用?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测量的最可信赖值是使各测量点残差平方和最小。

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解决测量参数最可信赖值估计,组合测量或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用实验方法获得经验公式、回归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

解决组合测量问题的主要过程通常为根据测量原理和测量数据列出残差方程——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将残差方程转化为正规方程——解正规方程获得待估计参数——对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如何是非线性问题,首先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再列出残差方程。

10. 什么是测量误差?误差有哪几种类型?有什么表示方法?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答:测量误差=测量结果-测量真值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3种。 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3种。

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主要有正确度、精密度、准确度和不确定度。 11. 不确定度术语有哪些?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确定度术语有标准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从人、机、料、法、环等环节阐述产生原因。 12. 等精度测量中测量次数如何选取?

答:在n次测量的等精度测量列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标准差的 1 / n ,当n愈大,算术平均值越接近被测量的真值,测量精度也愈高。

增加测量次数,可以提高测量精度,但测量精度是与n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要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必须付出较大的劳动。根据测量实践σ一定时,当n>10以后,算术平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