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机械手自动操作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基于PLC的机械手自动操作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底部也选择同样类型的传感器1个,本次设计中的工件所选用为小正方形的金属块[18]。

3.3 PLC简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它采用一类的存储器可以编程,可以用来进行内部的存储程序,也可以用来定时、顺序控制、逻辑运算、计数和算术操作等一些指令。通过对输入和输出量的编写,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进行监制[19]。

自1969年开始,美国数字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出了第一台PLC,当时生产技术以集成电路为主的情况下,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控制。到了70年代未的时候,处理器技术引入到PLC中,使得PLC增加了许多实际的功能。70年代未处理器出现之后引入到PLC技术后增加了许多功能。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人们很快的将微处理器引入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去,这样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各方面的性能大大提高了。它的运算,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这些重要的功能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心骨。微处理器和PLC有效地结合到了一起,有效地代替了传统继电器复杂的工作方式。当时,个人计算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PLC的功能更加得到反应和实现。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的时候,PLC的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已经全面的引入到了PLC中去,PLC的实用性也在这时大大的表现了出来。随着对PLC逐渐精致的研究和设计,PLC的体型越来越小巧,它的精确运算能力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它的抗干扰能力也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PLC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它奠定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PLC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得到广泛地应用。随着它的效益越来越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多在生产它,它的产量也达到了相对的饱和状态,这就意味着工业生产的进步,PLC的相关技术也是达到了相对成熟的地步。

90年代中期,PLC发展的速度越来越惊人,它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也达到了当时的最先进的时候。同时,PLC的功能性也是越来越多了,PLC逐渐对数字模拟的处理能力、对数据的运算能力、接口的扩展性和通讯能力等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PLC进入过程控制的新时代。

到了20世纪末期,PLC的发展更加向着适应工业的方向。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人机交互功能单元和通信单元。小型PLC和大型PLC也在这个时候生产出来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中[12]。

PLC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承受电压高、无故障正常工作时间长,可达几十万小时。内部还有自我检查功能,当有故障出现时,会及时报警。大多数PLC编程采用的是梯形图,而梯形图简单、直观、易学。采用现代技术的集成电路,由于现代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PLC的集成电路越来越小。很多PLC的内部拥有成千上百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

3.4 PLC的结构

PLC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它与计算机的结构相似,它也可以成为小型或微型的计算机,所以PLC才会有工业计算机这一说法。

PLC的硬件结构是由CPU、存储器单元、I/O装置、电源接口、扩展模块、单独的编程器和其它外围设备组成,这些结构都是通过数据总线相互连接而成

[14]

。其基本结构简图如下图3-4所示:

图3-4 PLC硬件结构

PLC的软件部分是厂家提供,用于存放PLC的系统运行不可少程序,一般放在EPROM中。用户可以自己编写一定的程序来实现所预定的功能,这种软件系统为用户部分。

PLC主要以微型的计算机系统开发而来的,设计以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技术、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一体的多功能控制系统。这样使得它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

3.5 PLC发展历程

在继电器占主导地位时代,那时可编程控制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普遍运用继电器来控制工业电气,但是对于电气控制,越是复杂的电路所需求的线路和继电器就会越多,虽然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相对而言它的可靠性、灵活性都不高,尤其是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很难进行排查和解决相应的困难而且不太容易更改。在工业电气环境中,继电器适应不了工业环境的变化[2]。

PLC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1) PLC的结构设计:在这一阶段中,PLC刚刚被设计出来,随之而来的各种顺序控制器不断出现,最终选择了以微处理器为主要控制核心的PLC存留了下来,更加认定了它的价值性。因为对它的极大需求,驱动了它的急速的发展了起来,并且向着更好更快,更小的方向发展。PLC的一些硬件结构不断地走向成熟的地步,对于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 PLC的普及阶段:随着PLC的不断发展,工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它的生产也就日益增长,它也就越来越普及。PLC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尅是系列化和各种不同的标价。在此时,PLC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块型:固定输入输出型、基本单元扩展型、模块化结构型。PLC开始向着顺序控制方向发展,其中三菱公司的F系列为主要典型产品。

(3) PLC的高性能与小型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电子技术的不断提升,也就带领着PLC向着小型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在体积逐渐减小的状态下,PLC的功能并没有减少,反而更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比如它的运算、存储、功能模块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日本的三菱公司在本阶段主要生产了一些小型的FX小型PLC。

(4) PLC高性能和网络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随着CPU运算速度提高,使得PLC的应用领域开始涉及工业自动化。工厂自动化的需要,开发了适用于过程控制的特殊模块。与此同时,PLC可以连接传统的编程器,PLC的网络与通信功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工厂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6 PLC特点

(1) 抗干扰能力强:PLC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抗干扰能力强,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有一些辐射和电磁干扰的情况下,PLC工作能力也不会受

到任何的影响。它的主电路模块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而且在电路上加入了滤波整流电路,同时还可以防止受潮、防止尘土、抗震等[1]。

(2) 通用性强:在PLC的控制系统中,不需要继电器之类的电气控制元件,它只需要PLC内部的软元件进行模拟控制。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接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要想改变程序的功能,只需要改变编程器里的程序。同一个PLC装置可以控制不同的对象,只是输入/输出的组件和对于软件的控制方式的不同。PLC交流220V、直流24V由PLC内部所提供。

(3) 编程简单:PLC主要是用于面向用户的设备,用户使用必须简单易学,最重要的是编程要最简单易用而且要易懂。在这一点上,PLC的设计者们也是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意图,对于使用PLC的习惯性。梯形图与继电器相似,这种编程的方式比较简单易学,形象直观,而且易于掌握,不需要有很强的计算机知识和特殊的计算机语言。

(4) 功能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张,PLC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新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加,从原来的只有普通的控制到现在拥有逻辑的控制、计数、计时,到现在能够单独的进行过程控制、数模的转换、信息处理和联网功能。PLC功能的逐渐完善,这意味着它在工业行业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工业的进步是离不开PLC。现在,PLC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功能,这说明未来PLC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5) 维护方便:PLC维护方便也是PLC得到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的主要原因,维护的方便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这样有效地帮工厂提高生产利润。PLC的体积较小,结构也不是很复杂而且比较耐用,所以维护比较方便,PLCI/O装置可以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还能有效地检测,这样更加利于维护[7]。

3.7 PLC的选型

本次设计中,选用的是三菱FX系列的FX2N-48MR型号的PLC,它的输入输出点共48个,满足一般控制的需求,实物图如图3-7所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