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育学

的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动教育,是以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们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为目的的教育。

相互关系: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缺一不可,它们之间不可分割又不可代替。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是发展其他各育的基础;德育的进步又要依赖于智育的发展;其他各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造就的健康身体作支持;德育和智育会随着劳动教育的学习而更加有实践性。不可代替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殊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 24、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第三章,第63—67页) 25、开展通识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第66—67页)

26、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求? (第三章,第67页)

27、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 (第三章,第70—73页)

28、高等学校教师地位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第76页)一般来说,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作为评价标准。 29、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 (第四章,第76—80页)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30、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第四章,第80—81页) 高等教育的目的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师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而这三个职能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完成。因此,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31、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四章,第81—85页)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有:

1)坚定的政治方向。这是高校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也是国家对高校教师的根本要求,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这里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还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

3)合理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学有所长,又要广泛涉猎,做到既“专”又“博”。①高校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应该涉猎与所教学科相关的学科内容和科学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还必须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4)优秀的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只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培养自己优秀的教学能力,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包括①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②科学研究的能力;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④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⑤教育指导能力;⑥终身学习的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高校教师除了担负着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创新科技和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提高教师素养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第84—85页) 34、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与途径?(第四章,第84页) 35、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第86—88页) 大学生生理的发育和成熟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趋向定型,但是他们的可塑性依然比较大。1)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自觉性和自我认识的深刻性。2)认识活动的发展。首先,大学生能够根据人知的目的来组织自己的观察活动,能够通过现象认识到本质;其次,大学生的注意力基本已经达到成人的水平;最后,

教育学

大学生的记忆力能够以逻辑记忆为主,并且记忆的准确性、持久性等指标都已发展完善,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情感特征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情感日益受到理智的制约,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平衡,但是还不成熟、不稳定。4)个性特征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品质是他们比较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 36、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四章,第88—91页)

1)客观因素。包括:(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学校内部环境来看,首先表现在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大学生心理变化;其次是教育过程的影响;再次是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最后,是校园文化的影响。(4)教育观念因素的影响。

2)主观因素:(1)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2)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 37、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第91—93页) 38、高校不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1)师生之间沟通减少; 2)相互信任程度降低; 3)功利主义色彩加重。

39、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第四章,第93—97页)

40、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模式? (第五章,第102—104页)

41、我国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第5章,第105—107页) 42、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 (第5章,第105—107页)

从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来看,其内部决策层包含:1)高等学校的校长。高等学校的校长作为高等学校的首席行政人员,负有对高等学校全面管理的职责,也是学校的法人代表。2)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机构。包括:其一,董事会。我国一些公立高校的董事会,主要是为了广泛筹集办学经费,其在学校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一种咨询性作用。其二,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在目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的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只是限于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其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学术委员会,作为有关学术工作如学科建设、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等方面的决策或咨询机构。 43、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第五章,第107—108页)

44、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五章,第109—110页) 45、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关系。 (第五章,第110-111页) ? 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简单来讲,目标管理包括初期?? ? 管理目标就是指个体或组织??

?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一种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

理目的或结果。??

46、 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 (第五章,第113-114页) 47、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第114—117页)

1)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健全。2)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3)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教职工的聘任录用、调配交流、培训考核等,以及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4)高等学校的财力和物力管理。

48、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第114—116页)

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主要包括:1)科研规划;2)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3)科研资源管理;4)科研成果管理。

49、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第117页)

50、高等教育学制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第123—125页) 51、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的基本状况; (第六章,第127—130页)

教育学

高等学校学制结构一般是指高等学校的形式结构和层次结构。从形式结构看,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大类,还有高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从层次结构看,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学制结构:(1)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高等学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的不同,分为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三种层次类型。(2)成人高等学校。它属于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体系,一般以业余学习形式为主,但也有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成人高等学校有多种形式,如广博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等。

52、我国高等教育学制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第130页) 53、世界学位制度的改革趋势; (第六章,第132-133页)

(1)学位制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2)学位制度向广大自学成才者开放;(3)学位进入企业职工教育领域。

54、我国学位授予的一般程序; (第六章,第136-137页) 55、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第137—143页)

56、高校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第149—150页)

57、高校专业设置应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第七章,第151—152页) 58、高等学校课程特点。 (第七章,第153—154页)

59、高校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第154—155页)

1)课程的综合化;2)课程的多样化;3)课程的职业化;4)课程的国际化;5)课程的人文化。

60、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第七章,第155—156页) 6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七章,第157—158页) 62、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七章,第158—159页) 63、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第七章,第159—162页)

64、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与策略。 (第七章,第159—160页) 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从知识到智能的转化,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这点的根本途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坚持这一原则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2)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3)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65、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途径与策略。 (第七章,第160—162页)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研的能力,这条原则集中反映了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教师要搞好自身的科研工作;2)寓科研于教学中;3)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

66、教学计划的编制。 (第七章,第163—164页)

67、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第七章,第163—164页) 68、课程评价的维度。 (第七章,第163—164页)

评价课程是为了改进课程而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它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对课程制定过程进行评价;2)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价;3)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进行评价;4)对教学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

69、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第165页) 70、高校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第七章,第166—167页)

教育学

1)教材应该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2)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体现教材自身的特点;4)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71、高校教学测量的基本方式(第七章,第167—168页)

考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测量方法。考试包括三个环节:试卷编制、施测与评分。 72、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第168—169页) 73、高教新老师顺利走上讲台的策略(第七章,第170—174页) 74、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第177—178页) 75、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八章,第178—179页)

(1)学科齐全、综合性强。高等学校既有大学本科又有专科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专门的理工学院。在专业设置上既有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又分为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三个层次。这种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的特征十分有利于高等学校对重大的综合性课题进行开发研究,有利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有利于新学科的形成和新专业的发展。(2)人才聚集,创造力强。高等学校聚集了大批的优秀专家和学者,他们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还有一批充满朝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这里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创造的灵感,是新思想、新观点的源泉。(3)基础研究设施先进,实力雄厚。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力量,在承担国家基础研究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4)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是高校科学研究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科研的一个显著特点。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两大任务,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学习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76、高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第八章,第179—181页) 77、课题确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第179—181页)

78、大学生进行科研的意义。(转换一下才能进行回答) (第八章,第182—18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进行科研指导时,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首先可以开设指导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介绍科学的自学方法。另外,教师可以直接制定一个专题,定期检查自学结果。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献检索的重要性,学会搜集、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个性。第二,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专题讨论、分析读书报告、整理科研资料,及设计实验程序、组装调试实验仪器设备等方式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另外,在随后的科研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特别是创造性的见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79、高校科学技术开发的优势; (第八章,第184—185页) 80、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开发的基本方针; (第八章,第185页) 81、高校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意义; (第八章,第187—188页) 82、高校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基本途径;(第八章,第188页) 83、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 (第八章,第190页) 84、创建大学科技园区的作用; (第八章,第190—191页) 85、创建大学科技园区的启示(第八章,第192—193页)

86、高等教育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区别与联系。(第九章,第195—196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