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题及答案(全)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化复习题及答案(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6.糖异生主要器官是 ,其次是 。 17.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 、 和 。

18.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分别是 、 、 和 。 19.调节血糖最主要的激素分别是 和 。

20.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

2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________试剂。

2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2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2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2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2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2.试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有何不同。 3.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4.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试述机体如何调节糖酵解及糖异生途径。 6.乳酸循环是如何形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7.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去路及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8.试述机体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分子机制。 9.试述丙氨酸如何异生为葡萄糖的。

10.试述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的分子机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2.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3.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CO2、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或称磷酸戊糖旁路)。 4.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5.由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由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最后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

6.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由于Krebs正式提出三羧酸循环,故此循环又称Krebs循环。

7.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之路。

8.肌肉收缩时经酵解产生乳酸,通过血液运输至肝,在肝脏异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称为乳酸循环。也叫Cori循环。

9.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运往肝脏,在肝脏异生为糖原称为三碳途径或称合成糖原的简接途径。

10.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称糖原累积症。

11.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途径。是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共有的过程。 12.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值为3.89~6.11mmol / L(70~110mg / dL)。

13.在葡萄糖合成糖原过程中,UTPG称为活性葡萄糖,在体内作为葡萄糖的供体。

二、填空题

1.糖酵解 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2.胞浆 乳酸

3.3-磷酸甘油醛脱氢 NAD+ 磷酸甘油酸激 丙酮酸激 4.磷酸化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5.2、6-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2 果糖双磷酸酶-2 6.4 2 迅速提供能量 7.线粒体 糖酵解

8.B1 硫辛酸 泛酸 B2 PP

9.草酰乙酸 乙酰CoA 4 2 1 12 10.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1.胞浆 线粒体 36 38

12.活性中心内的催化部位 活性中心外的与变构效应剂结合的部位 13.磷酸戊糖 核糖

14.糖原合酶 磷酸化酶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15.葡萄糖-6-磷酸 乳酸 16.肝脏 肾脏

17.乳酸 甘油 氨基酸

18.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果糖双磷酸酶-1 葡萄糖-6-磷酸酶 19.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0.糖异生

21 D-葡萄糖 β-1,4 22 Fehling Benedict 23 葡萄糖 糖原 糖原 24 D-葡萄糖 D-半乳糖 β-1,4 25 Molisch

26 糖胺聚糖 蛋白质 27 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 28 离羰基最远的一个不对称

29 螺旋 带状 皱折 无规卷曲 糖链的一级结构

三、问答题

1.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1)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肉局部血流不足时,能量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2)是某些组织获能的必要途径,如:神经、白细胞、骨髓等组织,即使在有氧时也进行强烈的酵解而获得能量。(3)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仅靠无氧酵解供给能量。

2.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不同

糖 酵 解 有 氧 氧 化 反应条件 缺氧 有氧 进行部位 胞液 胞液和线粒体 关键酶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除酵解途径中3个关键酶外还有丙酮酸脱氢 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 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 激酶 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 产能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终产物 乳酸 CO2和H2O 产生能量 少(1分子葡萄糖酵解净产 多(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净产生36~38 生2分子ATP) 分子ATP) 生理意义 迅速提供能量;某些组织依 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 赖糖酵解供能 3.三羧酸循环的反应特点:(1)TAC是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消耗1分子乙酰基。反应过程中有4次脱氢(3分子NADH+H+、1分子FADH2)、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2分子ATP。(2)TAC在线粒体进行,有三个催化不可逆反应的关键酶,分别是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3)TAC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循环中起催化剂作用,不会因参与循环而被消耗,但可以参与其它代谢而被消耗,因此草酰乙酸必需及时的补充(可由丙酮酸羧化或苹果酸脱氢生成)才保证TAC的进行。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TAC是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2)TAC是三大营养素互相转变的枢纽。(3)为其它物质合成提供小分子前体物质,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4.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1)提供5-磷酸核糖作为体内合成各种核苷酸及核酸的原料。(2)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还原性辅酶Ⅱ(即NADPH)。NADPH的功用①作为供氢体在脂肪酸、胆固醇等生物合成中供氢。②作为谷胱苷肽(GSH)还原酶的辅酶维持细胞中还原性GSH的含量,从而对维持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③参与体内生物转化作用。

5.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是方向相反的两条代谢途径。若机体需要时糖酵解途径增强,则糖异生途径受到抑制。而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糖异生作用增强,抑制了糖酵解。这种协调作用依赖于变构效应剂对两条途径中关键酶的相反作用及激素的调节作用。(1)变构效应剂的调节作用:①AMP及2、6-双磷酸果糖激活6-磷酸果糖激酶-1,而抑制果糖双磷酸酶-1。②ATP及柠檬酸激活果糖双磷酸酶-1,而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③ATP激活丙酮酸羧化酶,抑制了丙酮酸激酶。④乙酰CoA激活丙酮酸羧化酶,而抑制了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2)激素的调节:胰岛素能增强糖酵解的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等活性,同时抑制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胰高血糖素能抑制2、6-双磷酸果糖的生成及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并能诱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表达,酶合成增多。因而促糖异生,抑制糖酵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