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及实践 - 5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及实践 - 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及实践

济南市历城区教研室 朱晓燕

2008.11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及实践

济南市历城区教研室 朱晓燕

[文章摘要]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将使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挥德育功能。

[关键词] 品德课程 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使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其学习内容涵盖了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等不同的生活领域,在课程的综合中,为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为了发挥品德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力争使品德课程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通途。

一、情境体验策略

布鲁纳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人,是能够从情境中学习的人。根据学生直观形象性思维占优势和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入录像、投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实施情境体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设交流辩论情境。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适时创设交流辩论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听觉动起来,在研讨交流中倾听同伴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认识,在思维碰撞中思考问题、验证假设、参与辩论、达成共识。教师在活动中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和辩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在交流中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构建和自主发展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研讨、交流、辩论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五年级上册《趋利避害》一课,教师针对“科技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旁征博引支持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不断对自己和对方的观点进行辨思,从而逐渐形成了“科技利大于弊”及“趋利避害”的共识,

第二,创设模拟情境。 模仿是孩子形成道德认知的途径之一。模拟给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升华充入了张力,给学生的思考注入了有效的情境,给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真实的凭借。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创设模拟情景,在模拟中体验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意义,为学生深化认识创造条件。如三年级上册《和同学相处》,教师结合同学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在角色演绎中,对处理同学关系的原则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创设实践情境。实践体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宽广的空间。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不仅指教室、校园,家庭、社区、商场、大自然以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学习的课堂,都蕴含着学生情感升华的生发点。如三年级上册《在邮局工作的人》,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邮局,走近邮政工作人员,切身感受他们工作的辛劳,感受他们的苦与乐,从而不但了解了这一职业,更感受到劳动的光荣。

第四,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生活是知识之源,知识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创设社会生活情景,就是从学生生活和认知学习的结合点出发,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由生活领域走向知识领域,再由知识领域回归生活世界,拓宽知识建构的渠道,完善自我发展。如六年级上册《民主生活》一课,学生对人大代表的选举非常陌生,教师创设了讨论春游地点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提出春游地点、基层班级集体投票表决、年级投票表决、全校投票表决等环节,引领学生感受民主生活的基本原则及好处,从而使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潜移默化的理解了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感受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办事的职责。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小品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学会自我发展。

二、构建支点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所以,品德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中寻找构建有效的学习支点,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实施构建支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落实三维目标支点。教师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明确三维目标。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活动,凸显学生的认知矛盾,以突破知识能力和方法构建的难点,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基本达成,最终将学习引向深入。

第二,寻找学习与生活的链接支点。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点,从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事、儿童自己或者身边所熟悉的人、儿童关注的社会事件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感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范例,根据不同的生活区域、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生活背景等因素,从真实的生活片断中寻找、抽取学习与生活的链接点,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凸现生活气息。如二年级上册《家乡面貌新》,教师就以学生居住的村庄(社区)的变化为链接点,引导学生在调查、访问、对比中感受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人的勤劳,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三,寻找师生、生生情感沟通的支点。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师生、生生情感沟通的共同点,一起感悟生活、一起参与探究、一起研究创造,将彼此的生活、情感融入彼此的生命,做到“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触动、感召对方。如:一年级上册《有趣的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谈论彼此喜欢的课及上课时的心情,从而和学生达成了情感的共鸣。

第四,发掘“两难”支点。儿童在学校中学习到的道德认知往往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一些反差,如遵守交通规则与现实生活中大量“闯红灯”现象的反差,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道德认知困惑,有时还会产生一定的“两难”情感空间,从而阻碍了知识构建和道德升华的进程。如:三年级上册《将来我想做什么》这一课,学生通过前边的学习认识到清洁工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当一位同学说长大想当清洁工时,却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针对这一学习和生活结合的盲点,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是干巴巴地灌输“工作不分贵贱”还是避重就轻、转移概念?这一“两难”问题情境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的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生发点。因此,教师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应努力发掘学生道德情感构建上的“两难”支点,围绕学生的道德困惑,与学生一起设计更为深入的活动,让学生在设计活动和解决困惑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突破学习和生活结合的盲区,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道德

素养。

第五,寻找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连结点。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设计调查报告、办电子简报等,通过开展相应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使活动的成果得以延伸,德育建构更为深刻和有效。

第六,寻找拓展支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40分钟内,而是利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探索不同的社会和知识领域的知识技能的延展、情感的提升的一个由点到面的探索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不仅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更要设计课后的拓展任务,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延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构建学习支点,凸现品德课堂的生活气息,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品德,让品德课程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真实可信的、充满生命魅力的课程。

三、建立关联策略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在课程实施中容纳了行为养成教育、品德教育、科学素养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趋向。建立关联,即在教学中重视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儿童与自我、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学校、儿童与社区(家乡)、儿童与社会、儿童与世界等不同的领域与维度。课程与学习不是孤立的,因此树立联系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有利于整体课程的真正确立。

实施建立关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不同领域间知识的关联。小学的学习内容虽没有像中学课程那样进行明确的分科,但涉及的学习内容却涵盖了多种知识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创造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虽没有像中学历史课程那样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但学生却可以在专题学习中通过查资料等学习方式,初步了解我国近代史发展脉络,感受祖国由弱变强的不屈的奋斗历程。

第二,建立学科关联。品德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如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消息》与语文教材中识字1可以充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学科资源,引导学生在回忆语文学习内容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和信息。

第三,建立课程与学校(班级)德育工作关联。由于品德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管理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融入学校和班级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从而起到更明显的教育管理作用。如:一年级上册《今天我值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班级值日的要求融入其中;《升国旗》可使学生结合每周升旗仪式进一步落实学校的要求。

建立关联策略的实施,拓展了学习资源,延展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品质。 四、小专题研究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施中倡导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在体验、探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选取典型内容,开展小专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第一,开展小专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小专题研究的实施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学生探究和创造的潜质,增强学习效果。首先,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选择研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