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轴系强度计算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船舶轴系强度计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t1aDth

图3.5螺旋桨键的尺寸

1.键的宽度b及键槽的深度t可参考《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根据艉轴的直径来选取。这里查得键的各个参数为:

b=24mm, h=14mm, t=7.0mm, t1=7.2mm, D=83mm, L=180mm 2.键的几何尺寸计算:

D?D2?b2由图知: a= mm

283?832?242 = mm

2 =1.77 mm 3.键与轴槽的压应力:

设轴槽面上受到的作用力为pjy,则:

t?a??D pjy???t??=T

22??2T

D?t?a因此键与轴槽面的压应力为:

pjy=

?jy=

2T

?D?t?a??t?a?L =

2?1570.3

?83?7?1.77???7?1.77??180?10?9 =44.94 Mpa

对于回转式发动机,?jy<0.6?s=0.6?285=171 Mpa,符合规范的要求。 4.键与毂槽的压应力: 设毂槽面上的作用力为p1,则

?t?aD? p1??1??a??T

2?2? p1=因此键与毂槽的压应力为: ?1?2T

(D?t1?a)(t1?a)L2?1570.3

(83?7.2?1.77)?(7.2?1.77)?180?10?92T

D?t1?a =

=22 Mpa

对于铜质螺旋桨,?1<98.1 Mpa,所以符合要求。 综合所述,螺旋桨键的强度达到要求。

3.8 轴系强度校核:

1.实船轴系的受力极其复杂,主要负荷有主机扭矩、螺旋桨推力、轴的重量、螺旋桨的重量,联轴节重量及轴承的反作用力等。它们不仅是静负荷,而且还有附加的动负荷的作用。以下是一种近似的强度计算方法,它主要是计算出传动轴在静负荷条件下的合成应力,再引用实际经验所确定的安全系数来考虑动载荷的作用。这种方法校核强度,虽然与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误差,但是计算的结果还是比较可靠的,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所以仍被广泛采用。 2.螺旋桨轴因受螺旋桨自身重力的作用及旋转时动载荷的作用,且与海水接触,故受力复杂。因此桨轴工作条件恶劣,往往是轴系工作的薄弱环节。对螺旋桨轴的强度计算,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螺旋桨轴的危险截面。对于一般船舶,螺旋桨轴的危险截面在E—E处。但对于小型船舶,有时螺旋桨两个轴承的间距较大,而桨的重量又比较轻,所以桨轴的的最大弯曲应力值就有可能不在截面E—E处,而在两轴承间的某个截面K—K处。因此必须同时计算这两个截面,通过比较确定其最危险,并校核其强度。

(1).螺旋桨及螺旋桨轴自重产生的弯曲应力: 如下图所示,螺旋桨的受力形式可简化成简支梁的形式,这里将艉轴视为等直径的平滑圆轴,假设后轴承支点是轴承长度的中点以简化计算。

RAEEKKRBQBL1RAqRBQBQxMx 其中:

QB—螺旋桨及其附件所受的重力,QB=1960 N;

C—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支点的距离,m;(由艉轴艉管总图知C=0.434m)

L1—后轴承的长度,L1=0.573m; X—后轴承中点至K—K截面的距离,m;

RA—后轴承的反作用力,N;

L—螺旋桨轴两轴承之间的距离,m;(由艉轴艉管总图知L=6.578m) q—轴自身重量产生的均匀载荷,

q=0.0062d2 kg/m;

其中: d—艉轴直径,mm; 所以 q=0.0062?902=50.22 kg/m

截面E—E处的弯矩计算:

由材料力学的知识可以得到截面E—E处的弯矩为:

L?Lq?L??ME=-QB?C?1?+RA?1-?C?1? N·m

2?2?22??2这里采用力矩平衡法来求轴承的支反力RA,由∑MB=0,得:

1 QB?L?C??qL2-RA?L=0

21QB?L?C??qL22所以 RA= L代如数据,得:

11960??6.578?0.434???50.22?6.57822 RA= 6.578 =2254.5

0.57350.22?0.5730.537???-ME=-1960??0.434????0.434? ?+2254.5?22?2??2?2=-779.3 N·m

截面K—K处的弯矩计算:

由图知,截面K—K处的弯矩为:

1MK=-QB?C?X?+RA?X-qX2

2令

dMKR?QB=0, 则: X=A dXq代入原式中,得: MK=-CQB+代入数据,得:

MK=-1960?0.434? =12.9 N·m

此处计算的弯矩值为负值,说明弯矩的方向是逆时针的,而在计算合成应力时不予考虑其符号。因此通过比较可知:截面E—E处的弯矩值较大,所以E—E截面为危险截面,应对其进行强度校核。

设螺旋桨轴E—E处的抗弯截面模量为W,则:

12??2254.5?1960?

2?50.221?RA?QB?2 2q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