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检测分析课后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现代仪器检测分析课后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聚合物链结构的主要表征手段有哪些;

答案:紫外光谱法(UV) .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NMR),质谱(MS) 2.聚合物凝聚态结构的表征手段。

答案:X射线衍射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差热分析法 .热重法 TG ,各种显微技术 ,凝胶色谱法 GPC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

答案:物质的分子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只有当辐射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俩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分子才能吸收能量.

二、电子跃迁有哪几种方式,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1、???*跃迁 它需要的能量较高,一般发生在真空紫外光区。 2、n??*跃迁 实现这类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高,

3、???*跃迁 它需要的能量低于???*跃迁,吸收峰一般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 nm左右,其特征是摩尔吸光系数大,一般?max?104,为强吸收带。

4、n??*跃迁 这类跃迁发生在普通紫外光区。它是简单的生色团如羰基、硝基等中的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跃迁。其特点是谱带强度弱,摩尔吸光系数小,通常小于100,属于禁阻跃迁。

三、名词解释:

生色团:能产生特征吸收带的具有不饱和键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助色团:含有未共用的n电子对的氧原子、氮原子或卤素原子的基团。

红移: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造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变化,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蓝移: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造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变化,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增色: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强度增加的现象。 减色: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强度减小的现象。

容剂效应:由于溶剂的极性不同引起某些化合物吸收峰发生红移、蓝移及增色、减色现象。 一,简述光的吸收定律、各参数的意义;

答案: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当用一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吸收物质的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透光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表达式 A=K c b 透光率T(%),吸光度 A,吸光系数ε,对数吸光系数 ,吸光率A(%) 二、紫外光谱分析样品溶液的配制时溶剂的选择; 答案:(1)溶质易溶,两者不发生化学作用;

(2)在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没有吸收; (3)具有适当的沸点;

(4)具有适当的透光范围; (5)价廉易得,使用后易回收。

参比液:参比液也称空白溶液,是不含被测组分的某种溶剂。 基本概念:

红外光谱: 当样品分子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

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伴随有转动能级跃迁),从而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光谱。

CH2基团类型: 对称伸缩 ,不对称伸缩, 面内剪式样, 面内摇摆, 面外摇摆, 面外扭绞.

红外吸收条件:必要条件:辐射光的能量与分子振动的能级差相当。充分条件:振动过程

中能够改变分子偶极矩!

指纹区和官能团区:一般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以1300cm-1为分界线。在1300cm-1以下,

谱图的谱带数目很多,很难说明其归属,但一些同系物或结构相近的化合物的谱带,在这一区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犹如人的指纹,顾称为指纹区;而在1300-4000cm-1,基团和频率的对应关系明确,顾称为官能团区。

红外谱图解析三要素:峰的位置, 峰的强度, 峰的形状

1、写出4-甲基戊烯酮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并指出当使用IR和UV两种方法对下列两组样品进行鉴定时,试问哪种方法更适合? 2、芳香化合物C7H8O的IR谱图有下列波数的谱带3380、3040、2940、1460、690、740cm-1;

没有下列波数的谱带1736、2720、1380、1182cm-1。请判别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 3、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聚碳酸酯四种聚合物在200-400nm的紫外区有吸收吗?为什么?

一,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答案:当用频率为兆赫数量级,波长约为0.6~10m,能量很低的电磁波照射分子时,能使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从而产生吸收信号。这种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称为核磁共振波谱。

二、名词解释:、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其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

屏蔽常数不同,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自旋-自旋分裂:分子内部相邻碳原子上氢核之间的自旋相互干扰作用称为自旋偶合。由自

旋偶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偶合常数:分裂峰之间的距离称为耦合常数, 用J表示,说明了两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的

能量,是化合物结构的属性,与外磁场无关。

化学等价核:同一分子中化学位移相同的质子。化学等价质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

磁等价核:如果有一组化学等价质子,当它与组外的任一磁核偶合时,其偶合常数相等,

该组质子称为磁等价质子。

二者间关系:化学等价,不一定磁等价;但磁等价的一定是化学等价的。 2,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答案: (1)电负性的影响 , (2)各向异性效应, (3)氢键的影响 3、1H NMR谱中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信息。

(1)峰的数目:(2)峰的强度(面积):(3)峰的位移(? ):(4)峰的裂分数:(5)

偶合常数(J):

1,常规NMR测试样品要配置为一定浓度的溶液,试问溶剂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案:1、不产生干扰试样的NMR信号;

2,较好的溶解性能;

3.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最常用的是氯化碳和氘代氯仿。

名词解释:、、。

基峰: 以质荷比m/e为横坐标,离子相对丰度(强度)为纵坐标来表示质谱数据。以

质谱中最强峰的高度为100%。最强峰称为基峰。

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除同位素峰以外的最高质量数的峰。

同位素离子: 有些元素具有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所以在质谱图上出现一些M+1,M+2,

M+3的峰,由这些同位素形成的离子峰称为同位素离子峰。

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产生后可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将会通过进一步碎裂或重排而释放能量,

碎裂后产生的离子形成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 问:如何判断分子离子峰。

答案:1、分子离子一定是奇电子离子:有机物都含偶数个电子,丢失一个电子后就带奇

数个电子。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应该符合氮规律,凡不符合氮规律的离子峰一定不是分子离子峰。2.利用碎片峰的合理性判断分子离子峰,3、利用同位素峰识别分子离子峰, 4、分子离子稳定性规律 ,5、由分子离子峰强度变化判断分子离子峰 问:光的干涉、散射和衍射的意义。

答案:干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波(电磁波)相遇时,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影响(光程差等

于nλ时,相互叠加)。

散射:光束(电磁波)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电磁波)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

衍射:当光(电磁波)的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差不大时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发射,并且强

度明显增加的现象。

2 Bragg方程 :2dsin?=n? (λ=波长 θ=入射角 d=晶面间距) 1:用XRD定性判断聚合物结晶与取向的方法。 答案1.由照片判断:非晶无取向:弥散环

非晶取向:赤道线上的弥散斑

结晶无取向:系列同心圆环(德拜环) 结晶取向:系列对称弧 结晶高度取向:对称斑点

2, 由衍射仪判断: “宽隆峰”:为无定型;

“尖锐”峰:表明存在结晶或近晶,峰越尖锐则结晶越完善

一、 名词解释:热分析;差热分析。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

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差热分析(DT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

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程序控温的相同环境中,用补偿器

测量使两者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所必须的热量对温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技术。

二、 DTA曲线的几何要素: 零线, 基线, 吸热峰, 放热峰, 起始温度(Ti), 终止温度(Tf), 峰宽峰顶温度(Tp)

二、 在DSC 谱图中怎样确定试样的熔点及玻璃化转变温度。 答案.玻璃化转变温度:拐弯处的切线与前基线外延线的交点

? 一、名词解释:热重法(TG):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

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二、简述影响热重曲线(TG)的因素:① 仪器方面的影响因素 ② 操作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 ③ 样品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名词解释:双折射:各向异性的介质,一束光线透过它时被分解成折射率不同的两束光线,称为双折射。

二、正交偏光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 一、名词解释:衬度:衬度是图像上不同区域间明暗程度的差别。

二、常见的聚合物制样技术。

一、扫描电镜的分辨率、放大倍数; 二、扫描电镜衬度的影响因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