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社会对男女儿童性别角色定型化的要求,其中有些可能与男女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有联系,但有不少可能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男女不同的分工造成的,因而其中有不少人为的不合理的行为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增长,原先制定的一套男女性别差异的标准可能已成为阻碍男女儿童潜能发挥的障碍。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男女已冲破了陈旧的性别差异的框框,显示了新一代新女性和新男性的特点。 双性化人格模式也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至少不会因为人为的性别限制而限制了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但是,双性化人格是不是适合一切社会形态的男女呢?双性化人格会不会带来个体发展或恋爱、婚姻、家庭中的新问题呢?如果男女仅剩下生物学性的差别,成为无心理或人格上性别差异的个体的话,社会又会出现一幅什么图景呢?这些问题随着双性化人格的研究的深入,都该作出回答。 八、幼儿同伴交往 特点:

? 同伴交往的目的往往是游戏,为游戏而交往 ? 以语言为主要的交往手段

? 乐于交往,对于被拒绝会感到不安 ? 同伴关系并不稳固,交往对象容易更换

? 表现出和同性伙伴游戏的倾向 ,交往水平表现出性别差异

? 已经存在不同的交往类型和同伴关系:受欢迎儿童,受拒绝儿童,受忽视儿童,一般儿童。

作用:(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培养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3)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5点) * 学生学习一般要越过直接经验阶段 * 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学习策略

*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特点 1. 差异性 2. 缺陷性 3. 集中性 4. 排除性 5. 可逆性 6. 贯穿性

三、儿童的概括水平(3个阶段) (1)直观形象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3)本质抽象水平 四、社会性的发展

1、 垂直关系;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师生关系 2、 水平关系:同伴关系

五、儿童的友谊(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未形成友谊阶段。儿童间只是短暂的同伴关系,友谊关系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的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八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出的矛盾

有:

? 反抗性和依赖性 ? 闭锁性和开放性 ? 勇敢和怯懦 ? 高傲和自卑

? 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 二、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特点就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假设 2. 逻辑推理 3. 运用逻辑法则

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四、反抗心理

1、产生的原因(三点)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产生。 2、具体表现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反抗行为十分迅速,常使别人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的随之消失。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

(3)反抗的迁移性。迁移性: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

第九章 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 “第二次诞生”、“边缘人”

?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 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 生活空间变大 ? 开始恋爱、结婚

二、成年早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从知识的获取与占有到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以更好的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取得工作及人生其他方面的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达到对社会的新的适应,获得自身的发展,并对人类作出贡献。 1. 在观察力方面:既能把握对象或现象的全貌,又能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象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进一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型明显提高。

2. 记忆力方面 :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据主导地位,记忆容量很大。

3. 想象力方面 :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 三、成年早期的思维优势

1、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2、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 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 ? 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思维三阶段 (佩里)

? 二元论阶段 ? 相对性阶段 ? 约定性阶段

? 拉勃维维夫:成人思维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是“实用性思维”

第十章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创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履行父母的职责,如生儿育女,也包括被称之为“生产力”、“创造力”的内容,如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智力发展模式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基础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 三、成年期自我发展的四个阶段(P.461~462)

? 遵奉者水平 ? 公正水平 ? 自主水平 ? 整合水平

四、成年中期人格发展特点的稳定性 (1)内省日趋明显 (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4)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五,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帕

舒帕认为:职业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发展与贯彻其职业自我概念的过程

5个阶段:

成长阶段(0~14) 探索阶段(15~24) 建立阶段(25~44) 维持阶段(45~59)

衰退与脱离阶段(60岁以上)

六、如何度过中年期的危机 1、客观认识中年期的变化 2、调整生活和工作目标

3、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4、接受生理的变化,改善婚姻关系 5、重新定义成功

6、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 传统的发展观把老年期看做“丧失期” 二、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 1、不安全感 2、老年孤独感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5、趋于保守 6、回忆往事

三、毕生发展观(以德国的巴尔特斯为代表) 基本观点:

(1)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

(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朝着功能增

长方向的运动,而是获得和丧失组成的。 (4)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

(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个体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时年龄

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

四、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时期:(再认) 1、期待期 2、退休期 3、适应期 4、稳定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