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思考题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思考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借鉴古代文学艺术传统方法刻画人物心理,如【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明显借鉴了宋代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通感修辞手法。

上述唱词均为莺莺于“长亭送别”时所唱,反映其当时心理状态。 (详见教材303-314页)

五十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精彩的喜剧冲突,如张生、莺莺、红娘间性格差异造成的误会冲突。 2、成功的心理描写。(1)利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2)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应来描写人物心理;(3)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心理;(4)借鉴古代文学艺术传统方法刻画人物心理。

3、雅俗共赏的语言。(1)善于熔铸古典诗词进入曲词;(2)能够吸收群众口语。

4、独特新颖的体制。打破了一本四折、一个角色独唱到底的通例,采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宏伟结构,主要角色都有演唱。 (详见教材313-314页)

五十五、试析《西厢记》中的莺莺形象。

1、矜持、谨慎,本能地追求幸福的爱情,对自己的行为又有所怀疑和顾虑。 2、始终把情放在第一位,鄙弃门第和功名。 (详见教材310-311页)

五十六、为什么说《墙头马上》的李千金形象具有市民女性的性格特色? 1、渴望爱情,不顾一切地争取婚姻自主。

2、有强烈的斗争精神,毫不妥协地与封建势力抗争。 3、性格大胆泼辣,坦率直白,没有大家闺秀的含蓄矜持。 (详见教材316-317页)

五十七、试析《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借景抒情,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2、艺术构思上,把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与梧桐联系起来,借梧桐意象蕴含的孤独、寂寞加强抒情效果。

3、文彩丰赡,清词丽句中不乏活泼自然。 (详见教材318页)

五十八、马致远《汉宫秋》的抒情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擅长悲剧性的抒情,不靠情节取胜,而以悲情感人,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深沉的感伤情绪。

2、以秋天的意境作为全剧的背景,着意突出秋天的肃杀悲凉,使整个剧情笼罩在灰暗萧瑟的氛围中,表现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感悟。

3、作品长于把外界景物描绘同人物内心感情抒发融为一体,因景生情,以情化景,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如渭城衰柳、灞桥流水、孤雁南飞、“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等等景物描写,都属于感情的外化,令人浮想联翩。 (详见教材321页)

五十九、《倩女离魂》灵肉分离的描写有何意义?

1、作品先以灵与肉的分离,形象地说明封建社会女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两重担忧。

2、最后又以灵与肉的统一作为结局,说明敢于反抗就会有胜利,展示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和胜利的希望。 (详见教材322页)

六十、《牡丹亭》的时代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强调“情”,认为情可以出生入死,感动鬼神。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时代意义。

2、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杜丽娘的执着追求爱情理想、柳梦梅的反抗封建礼教带有明代后期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时代特征。 (详见教材329-330页)

六十一、试比较王实甫《西厢记》中的莺莺和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崔莺莺与杜丽娘都追求自由爱情、以“情”反理,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反抗封建专制制度,均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但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在形象内涵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1、时代背景的差异:元代社会思想相对宽松,旧传统的风尚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而《牡丹亭》产生的晚明,封建专制与礼教尤其强化,与此同时,反封建的思潮也迅速兴起。

2、生活环境的差异:一个是相府小姐,一个是南安太守的女儿,她们都生活在有着森严的封建礼教的特殊的家庭环境里,但杜丽娘的生活环境更冷漠、更严酷、更加令人窒息。莺莺还可以在普救寺遇上张生,而丽娘则只能步入虚幻的梦境,才能使情感得以自由抒发。

3、反抗形式的差异:莺莺的反叛是被动的,丽娘则是自主反抗。 4、个性特征的差异:莺莺是“睹人起情”,丽娘是“情不知所起”;莺莺缺乏独立的行为能力,丽娘完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探索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丽娘对于柳梦梅则是由“欲”到“情”;莺莺在爱情路上万般踌躇,曾表现得十分动摇和十二分地缺乏信心,丽娘则“一往情深”,且“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总之,《西厢记》的爱情是以反封建礼教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础的,旨在“以情抗礼”,而《牡丹亭》的爱情则以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为基础,旨在“以情格理”。相比较而言,《牡丹亭》的爱情描写更能显示出新的时代环境中的进步光华。

(参见教材310-311,330-331页)

六十二、《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梦幻和鬼魂的形式,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以写诗的手法写戏,善于用抒情诗描写人物内心情感。 3、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4、曲词优美,婉转精丽而又泼辣动荡。 (详见教材330-332页)

六十三、《牡丹亭》中 “梦境”和“鬼魂”的描写有何意义?

1、梦境和鬼魂是杜丽娘在那个时代能够实现自己爱情的惟一方式,这反映了杜丽娘的压抑苦闷。在梦幻、魂游的世界里,杜丽娘可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相见,“千种爱惜,万种温存”;在阴间地府,她可以向判官诉说自己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还被允许去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 2、表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就是爱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参见教材328-330页)

六十四、《牡丹亭》是如何用写诗的手法来进行戏曲创作的?

作者善于用抒情诗描写人物内心隐秘复杂的情感波澜,尤其读《游园》、《惊梦》、《寻梦》、《闹殇》等折,诗情洋溢、文采斐然,更多地像在读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如《惊梦》的【绕池游】、【步步娇】等曲子。 (详见教材330页)

六十五、《四声猿》如何表现出徐渭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1、《狂鼓史渔阳三弄》影射嘉靖间权奸严嵩迫害忠臣沈炼一事,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玉禅师翠乡一梦》暴露政权与佛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又写出佛门子弟的生理欲望与佛门戒律的尖锐冲突。《雌木兰替父从军》赞扬女性的才能,对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进行挑战;同时也反映作者可进可退、进退自如的政治理想。《女状元辞凰得凤》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惋惜与哀叹人才遭到埋没的社会现实。总之他的作品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歌颂了历史上巾帼英雄的文韬武略,表彰她们的卓绝才华,表达了进步的妇女观。

2、透过喜剧、闹剧的气氛,表现悲愤的内容,达到“嘻笑之骂怒于裂眦,长歌之哀甚于痛哭”的境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