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设计方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班级文化设计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卡尔文(1911~1997)Calvin,Melvin 美国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1911年4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1931年毕业于密歇根矿业技术学院,1935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7年为教授。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化学生物动力学组组长、化学生物动力学室主任、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并任美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1963~1964)和美国化学学会理事长(1971)。 他与A.A.本森等从1946年起经9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弄清了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同化的循环式途径,即光合碳循环(还原戊糖磷酸循环),被称为卡尔文循环。为此,他被授予196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文等对光合作用中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人工模拟研究。此外,还应用气相层析及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的化学演化。1973年以后从事能源植物的寻找工作。 卡尔文除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及综述外,还著有《同位素碳的测量及化学操作技术》、《碳化合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演化》等书。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井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5

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年 --- 1884年),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時期(現在的捷克的摩拉维亚)地区的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好园艺,由于家境困难,没有读完大学,到布尔诺(Brno)一所修道院当院士。1847年获得牧师职位。在朋友的资助下,于1850年到维也纳大学理学院深造。1853年夏天,他回到布龙修道院,担任时代学校的动植物学教师。他结合教学,从事植物的杂交实验工作,终于发现了遗传规律,并在1865年的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却被埋没,直到20世纪初才重新被发现,从而确定了孟德尔在遗传学上的地位。1884年1月6日,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逝世,享年61岁。孟德尔于1865年阐述的遗传学原理,被称为孟德尔定律。其中包含通过遗传单位(或基因)传递的颗粒遗传系统的概念。孟德尔的两条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被以后的发现(染色体是遗传单位的携带者)所证实。

6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1945),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毕生从事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创立现代遗传学的“基因理论”。曾对多种生物(包括许多种海洋生物)和生物学问题进行研究;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确立了伴性遗传规律。并发现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连锁、交换和不分开等现象,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把400多种突变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制成染色体图谱,即基因的连锁图。于1928年出版了《基因论》(TheTheoryoftheGene)专著,对基因这一遗传学基本概念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描述。

他创立的基因理论实现了遗传学上的第一次理论综合。在胚胎学和进化论之间架设了遗传学桥梁,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并促使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以及遗传学向生物学其它学科的渗透,为生物学实现新的大综合奠定了基础。此外,还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的达尔文奖章(1924年)和科普勒奖章(1939年)。其作品涉及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领域,主要有《进化与适应》、《实验胚胎学》和《胚胎学与遗传学》、《基因论》等。摩尔根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英国生物化学家,1918年8月13日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桑格194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该校继续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工作直到1951年。此后,开始在医学研究理事会赞助下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历经10年的研究之后,于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从而为胰岛素的实验室合成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桑格因确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1980年他又因设计出一种测定DNA(脱氧核糖核酸)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而与W·吉尔伯特、P·伯格共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桑格是第四位两次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7

施莱登 Schleiden , Matthias Jakob ( 1804-1881 ),德国人植物学家,与德国人生理学家施旺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他出生于汉堡,并在 Heidelberg学习法律,后来转向研究植物学, 1839~1862年间在 Jena 大学教授植物学。 爱争论的天性使得他藐视当时的植物学家仅限于命名植物和描述植物。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植物并认为植物应由可被认识的被称为细胞的单位组成。在 1837年他认为,通过新细胞的生产可引起植物的生长,他推测这是由旧细胞的核繁殖的缘故。尽管后来在有丝分裂关于核的作用的发现证明他是错误的,但细胞是植物结构基本单位的概念对胚胎学向细胞水平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施莱登发表有关植物的细胞理论的一个后,他的朋友施旺将该理论扩大到动物,使得动植物统一在细胞学说这一理论之下。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