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名师推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名师推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

3、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 1、计算

24-12÷2= 90-6×9= 45÷(3+6)= 80-8×6= (21-8)×9= 27÷(9-6)=

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 5×(5+15) 54-24÷6 3+6×9 =70-8 =25+15 =30÷6 =9×9 =30 =5 =62 =81

3、解决问题

(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

(2)买3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 (3)计算24+8÷4,应先算( ),再算( ),结果是( )。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 ),列综合算式是( )。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39+15=45 54÷9=6 6×8=48 63-48=15 (6)一本童话书有62页,小雨每天看8页,看了7天后,还剩( )页没看。 (7)在○里填上 > < 或=

30-15+9○6×3+6 67-29-12○67-(29-12) 7×9-18○8×8-19 5+35÷5○(25+7)÷4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

练习1、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从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3、下面图形都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图形。 4、连一连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 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 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 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 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 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 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 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 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四、里程表问题

1、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题意。

2、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3、根据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当天的读数 — 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 — 前一个月月底的电表读数=本月的用电量。

第四单元 乘与除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20×3=60 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

200×3=600 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2×3=? 2000×3=6000 2、两位数乘一位数

32=30+2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后, 30×3=90 2×3=6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90+6=96 二、口算除法 32×3=96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60÷3=20 (1)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600÷3=200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按照表内除法算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6000÷3=2000 在商的末尾 添上几个0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例420÷6=70

(1)与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2)想乘法算除法

36÷3=?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36=30+6 (1)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30÷3=10 6÷3=2 (2)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10+2=12 36÷3=12

第五单元 周长

1、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回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 3、计算周长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

4、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5、长方形周长

(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组成长方形的2条长边与2条宽边的和。 (2)比较常用的、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

(1)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指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和。

(2)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征,可以知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4=正方形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边长=周长÷4 一、填空:

1、封闭图形或物体( )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和( )。

3、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 )米。 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它的周长是( ) 米。 6、学校朔胶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 ) 7、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9、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0、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比宽的3倍还多2cm,它的周长为( )。 1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cm,长是20cm,宽是( )cm。

12、一个长方形的桌子,相邻两个边的长度加起来是36cm,它的周长是( )cm。 二、填下面表格

三、测量并计算周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