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

(6)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状态,而在于政治的“实然”状态。 五、论述题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这与西方现代以来明确划分自然与社会、“神道”与“人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并将政治主要限定在“人道”社会的“公共领域”形成鲜明对照。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

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这与以“国”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成明显对照。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互相制约;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1)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圣贤政治观: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

君主是大家长。(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6)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7)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8)天朝大国理想: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

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惩罚。(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 (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等方面。(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填空题

1、 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公共权力具有 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3、经验事实表明,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