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释】①左右史:此处指起居郎与起居舍人。

27.元代的职官制度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①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

──[明]宋濂《元史》卷八五《百官志》

【解读】上述资料表明: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②在中央,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掌监察与官吏的升降;③此外还有寺、监、卫、府等中央机构。

【注释】①黜陟:黜指降,陟指升,合指升降。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28.两汉的察举制 材料一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二月诏:“御史大夫昌①下相国,相国侯②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③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④,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⑤。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下《高祖纪》

材料二

(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 179,十一月诏):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前元十二年三月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⑥,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文帝纪》

材料三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 136)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东汉]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

材料四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⑦,未必贤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⑧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⑨、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材料五

建初元年(76)三月诏:“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系阀阅⑩。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材料六

阳嘉元年(132),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雄

又上言:“郡国孝廉,古

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 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

材料七 灵、献

之世,台阁

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

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

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

【解读】葛洪自号抱朴子,是东晋道教的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担任过咨议参军等官职,其著作也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问题,对研究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七条资料大体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过程。汉初的任官主要是靠军功、任子、赀选等。任子是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官。赀选是规定资产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做官。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步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所谓“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比起世卿世禄制、任子制与赀选都是历史的进步。但察举制也有许多弊病。东汉末,许多所谓的孝廉,实际上是矫情饰行欺世盗名,名实严重不符。

【注释】①昌:周昌。②相国酂侯:萧何。③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④为之驾:备车而礼送之。⑤署行、义、年:附上籍贯、家世、年龄等资料。⑥云无应令:这里指没有孝悌、力田、廉吏之人可应察举之诏令。⑦訾:财产。⑧魏其、武安侯:指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⑨茂材:汉代史书避东汉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⑩阀阅:门第。台阁:指尚书机构。

29.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材料一

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雄:东汉顺帝朝尚书令左雄。贡举:此即指两汉的察举制。

灵、献:东汉末的灵帝、献帝。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