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心理学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主要观点:

1、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2、感觉与观念的关系①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②以感观多少把观念分为:单纯观念、复合观念③由于反省的对象不同,观念可分为:感性观念、理性观念

3、由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学思想导致不可知论

(四)狄德罗(Diderot,1713-1784)主要著作:《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生理学基础》

主要观点:1、感知和意识起源于物质2、关于心理实质的看法3、坚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五)爱尔维修(Helvetius) 1、坚持一切心理活动都来源于感觉

2、指出了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其对行为的推动作用 3、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和品格形成的决定作用

(六)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主要著作:《自然的体系》、《健全的思想》 1、对于心理本质的看法: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对观念的阐述:认为观念是“对象的映象”,没有感觉器官,没有外物触动感观,就不可能形成观念。 3、强调感觉在整个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

一、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人类理智新论》(对洛克《人类理智论》)、《神正论》、《单子论》

主要观点:1、单子论2、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3、微觉和统觉的划分:微觉:即意识水平以下的知觉,统觉:即意识水平以上的知觉

二、康德(Kaut,1724――1804)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主要思想观点:1、知、情、意三分法2、认识心理学(1)认识能力及其形成: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悟性和理性三种形式(2)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主要著作:《心理学教科书》、《建立在经验、形而上学(哲学)和数学上的心理学》

主要观点:1、认为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2、观念说:(1)应把观念作为研究对象(2)观念也是活动的,积极主动的(3)观念可以相互冲突,或者结合 3、意识阈 4、统觉团

第五节 19世纪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一、神经系统生理学的成就 (一)贝尔――马戎第定律

(二)神经传导速率的测定:①赫尔姆霍兹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②人差方程 (三)关于大脑机能的研究

①加尔的颅相学②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③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④弗里奇和希齐格对于运动区的研究 (四)神经特殊能量说

二、感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一)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

“三色说”的提出者是赫尔姆霍兹 ,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海林(Hering)提出了“四色说” (二)听觉的“共鸣说”:赫尔姆霍兹 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一)韦伯(Weber)定律:韦伯律,即K=ΔI/I(二)费希纳(Fechner):韦伯――费希纳定律:S=KlogR

第 5 页 共 29 页

第三章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冯特的生平与事业

(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190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第一部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 《关于人类与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

1864年,冯特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讲座,1867年改名为“生理心理学”讲座。 1873年和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杂志,这是第一份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的杂志,后更名为《心理学研究》 1889年出版了《哲学体系》两大卷 1896年出版了《心理学大纲》,是冯特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 1897――1898年,《论朴素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1900-1920),《民族心理学》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冯特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三、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二)身心关系的理论--身心平行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两种基本类型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每一种心理元素都具有两种基本属性:性质和强度 2、心理元素的结合

(1)联想

①融合:若干心理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②同化:指当前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印象

③合并: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④相继联想:即记忆的联想,它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包括再认和回忆。 (2)统觉: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并理解这一内容和意义 3、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1)创造性综合原理(又称心理生成物原理)

由各种不同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在实质上元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性质 (2)心理关系原理(制约关系原理) (3)心理对比原理(强度对比原理) (五)情绪与意志理论

1、情感和情绪理论(1)情感:1896,《心理学大纲》,情感三度说(2)情绪 2、意志理论

冯特把意志与情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意志是情感作用的结果 外部行为是意志的主要特征,也是意志区别于其它心理过程的最大标志 意志仍可以分析为情感和感觉

第 6 页 共 29 页

(六)民族心理学

1、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民族心理学的对象:语言、神话、风俗是民族心理学的基本要素 (2)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果分析 (3)民族心理学的任务 (4)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2、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

②关于语言的研究:语言是理解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窗口,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 四、冯特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一)感知觉的研究:1、视觉2、听觉3、触觉4、时间知觉

(二)反应时的研究:1、简单反应时2、复杂反应时(1)知觉阶段(2)统觉阶段(3)意志阶段 (三)注意的研究 (四)情感的研究

(五)言词联想研究:内在型言词联想,外在型言词联想 五、对冯特的评述

(一)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1、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他最大的贡献

2、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二)冯特心理学的局限

1、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在实验中无法摆脱内省法

3、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第二节 德国其它心理学家对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贡献

一、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Ebbinghaus,1850-1909) 1、简介:1885年《论记忆》,1890年创办了心理学的第二本实验杂志――“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杂志,《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纲要》 2、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 (1)研究方法和手段

①无意义音节:即用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合成一个无意义音节,如XOG、VIJ、ZAT等 ②节省法:即识记一个音节到刚能背诵后,隔一段时间(24小时),再重新识记到刚能背诵,看第二次比第一次学习的次数或时间节省了多少,就叫节省法或重学法。 (2)研究得出的结论

①保持和遗忘与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不过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②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 ③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④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⑤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

⑥学习有意义材料比学习无意义材料速度要快得多 3、评价

(1)贡献: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第 7 页 共 29 页

(2)缺点

①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做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②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的过程

④他以自己为被试,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也知道实验意图,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

(二)吉.伊.缪勒(G.E.Mvlleer,1850-1934)

1、生平简介:1872年《感觉的注意学说》,《心理物理学基础》(1878),《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观点和事实》(1903),《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3卷,1911-1917),《复合说与格式塔学说》(1923),《心理学纲要》(1924),《论色觉:心理物理学研究》(2卷,1930) 2、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记忆鼓 二、意动心理学家

(一)布伦塔诺(Brentano,1838-1917)

1、简介: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1874年《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1927年获诺贝尔奖 2、意动心理学体系

(1)关于心理学的对象--意动

(2)关于心理学的方法--反省法、观察法 反省: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考察(内部知觉) 内省(内部观察):对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正在进行意识经验的内部考察 (3)关于心理分类:表象,判断,情绪或爱憎现象 (二)斯顿夫(Stumpf,1848-1936)

1、简介:《音乐心理学》两卷

2、心理学思想:①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机能”②现象:经验的对象③机能:活动、体验或状态 三、二重心理学

无意象思维:思维的产生并不需要意象(形象)或感觉内容的帮助

(一)屈尔佩与符茨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研究

1、屈尔佩简介(Kvlpe,1862-1915)1887年提出《情感学说》,1893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大纲》

2、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

(1)马尔比的重量判断实验(Marbe,1868-1953)

(2)瓦特的控制联想研究(Watt,1879-1925)四个阶段①预备期②刺激字呈现期③反应探索期④反应字发出期 (3)阿赫的思维研究(Ach,1871-1963) (4)彪勒的思考研究(Bvhler,1879-1963) (二)关于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为内容,二为机能 2、内容和机能的区别

(1)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 (2)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

(3)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各不相同

(4)内容和机能都有强度和性质,但彼此各不相关 (5)内容和机能各有自己的规律

第四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铁钦纳简介(Titchener,1867-1927)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大纲》(1896-1923),《心理学入门》(1898-1927),

第 8 页 共 29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