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与交换价值区分开来,他使用不少术语,把交换价值叫做相对价值、比例价值等。 2、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

李嘉图在价值理论方面遇到了两大难关,即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不能在等价交换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的来源,不能说明资本与劳动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一致。这是因为李嘉图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做例外现象是错误的。

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这是因为李嘉图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 3、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李嘉图认为:一国所有的货币都处在流通中,以致商品的价格完全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他把大部分的各种商品放在一条线的一边,把乘以流通速度的货币放在线的另一边,这在任何时候都是调节物价的因素,这就是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典型表述。

4、 相对工资论

由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1、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 成就:

(1)他继亚当?斯密之后,更为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即效用,绝不能作为估计价值的尺度。一件商品必须是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2)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个劳动时间必须是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任何一种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明确提出只有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是李嘉图价值理论上的一大长处。

(3)李嘉图在坚持劳动价值论中还纠正了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错误。

a,批判斯密混淆了生产某一件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和该商品能够购买到的劳动量。 b,批判了斯密以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理论。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当时在价值论方面的最高成就,他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作了最透彻的表述与发挥,马克思称他是“用劳动时间确定价值的学派领袖”。 缺陷:

(1)把商品生产看做是永恒的,所以只注意价值量的研究,忽视对价值质的研究。他甚至断言一个人为自己生产供本人使用的消费品也具有价值。他不理解为什么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要表现为价值,劳动时间要表现为价值量,不能真正理解价值所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李嘉图在价值理论方面还遇到了两大难关,即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最终导致了李嘉图体系的崩溃。

a.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不能在等价交换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的来源,不能说明资本与劳动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一致。这是因为李嘉图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做例外现象是错误的。

b.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这是因为李嘉图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他不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价

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了改变,价值已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是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李嘉图由于缺乏科学的生产价格理论,跳过必要的中间环节,以致不能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

2、李嘉图的阶级利益对立的结论在经济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

李嘉图通过分配理论试图证明工业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工人阶级是不可少的,地主阶级是社会的赘疣。 (1) 相对工资论

李嘉图认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是不同的。

李嘉图明确地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的经济利益关系,阶级和阶级相互之间的状况更多地决定于比例工资。 (2) 工资和利润对立学说

李嘉图认为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他反对斯密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认为商品本身包含的劳动量和商品能购买到的劳动量二者是不相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研究利润时,也就是他在研究相对剩余价值情况下,揭示了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对立,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两个阶级经济利益的对立。 (3) 利润和地租对立学说 李嘉图通过对地租理论的分析,得出了利润与地租对立的结论,从经济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他说,利润始终取决于工资,工资取决于劳动的需求与供给,主要受到粮食价格的支配。粮食的价格则取决于使用在土地上的最后一笔资本的生产力。粮食价格提高,工人的货币工资就提高,资本的利润就相应下降,地主阶级所得地租则上升。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以地租学说动员整个社会来反对地主阶级。 3、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比较成本原理)在历史上与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比较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李嘉图原则上肯定了各国所交换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规律在国内与国外不同,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里接触到了国际价值规律问题,但未能作出科学的表述。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各国都发挥其自然条件或其他人为条件方面的优势,全世界各国都把资本与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样,世界上的产品必定极为丰富,数量多质量好,社会劳动得到节约,各国处在互惠互利的关系中,虽然各国所获利益大小不同。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这个原理对现实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八章 西斯蒙第和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 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2、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

西斯蒙第指出,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通常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价值,另一种是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 3、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西斯蒙第认为,社会不仅需要生产财富的生产劳动者,还需要有行政人员、立法者、法官、律师、武装力量等。他们的收入不能动用资本,而要动用社会收入。西斯蒙第指出了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而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4、再生产理论

收入虽从再生产中产生,但生产本身不是收入,生产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恰恰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这便构成了西斯蒙第特有的再生产理论。

1、为什么说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1)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感情和经济要求。他从小生产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表现了政治经济学自身的怀疑。

(2)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重要贡献。 2、简述西斯蒙第的价值学说

西斯蒙第直接把财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的基本理论以“财富的形成和发展”的形式阐述出来。

(1)西斯蒙第认为,人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本领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为满足他的需要和欲望的,财富是积累起来不予消费的劳动果实。

(2)他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生产品的价值,只用它对人的效用来衡量,而在交换经济条件下,效用概念就被交换价值的概念所代替了,从而克服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把商品看做自然形态的非历史观点。

(3)他认为,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4)西斯蒙第还继承了李嘉图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区分的思想,同时更强调消费(需求)对决定价值量的重要性。

(5)在他的定义中,不仅更接近于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还接触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含义,从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作了新的补充。 3、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

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1)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人,从而降低了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支配,资本家为了击败竞争者,占领市场,纷纷采用大量生产、低价售卖的政策,为此,必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因此,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下,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人不足,这将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人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九章 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

名词解释

1、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称为“实业制度”。按照他的解释,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 2、实业家

包括工人、农民、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3、分配原则

在圣西门的实业制度中,消费品的分配采取“各按其能”、“各按其劳”的原则。他指出未来社

会中每个人的收入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使每个社会成员按其贡献的大小,各自得到最大的富裕和福利”。

4、傅立叶的危机论 傅立叶认为,“在文明的经济制度下,一切都是恶性循环”。当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他指出这种危机是“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危机”。他虽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他看到了危机的实质,这无疑是一个贡献。

5、分配论

傅立叶认为公正、和谐的分配方式,是“使每个人都按照他的三种手段——劳动、资本和才能而获得满意的报酬”。因此在产品的分配中,首先要扣除维持全体成员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其余则按比例分配,其中“资本占4/12,劳动占5/12,才能占5/12”。

1、试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意义。 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他们的一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所继承和发展。 2、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的?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说明资本主义是违反“理性”、“正义”的,并不是什么永恒的制度,断言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由于他们所处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因而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 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1)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社会,在那里存在着剥削、暴力、欺骗,人类道德已经完全沦丧;在那里,并没有民主自由,而是政治上的专横。在经济上则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圣西门指出,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利己主义。

(2)圣西门把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认为这是法国社会经济危机和贫困的原因。

(3)圣西门批判了资产阶级理论家把资本主义社会美化成自然、永恒的社会的观点,并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