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教研通讯第9期(一小)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数教研通讯第9期(一小)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助她。可是效果没达到,反而打断了部对重点的部分进行了强调。 分真正计算的同学,干扰了学生的正常 的思维。 三、为学习新知铺垫 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虽然对学生学杨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时,鼓励学生习本课内容进行铺垫,在开课后没有用大胆的猜猜老师的年龄、用钥匙开门的活动,好。 既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也为问题情景“笼如:导入时,我由一只鸡和一只兔各有子里鸡、兔共5只,有多少条腿?”学生先几个头、几条腿,到2只鸡和3只兔共猜测,再计算,再验证做了铺垫。 有几个头、几条腿。由此出示鸡兔同笼计算的过程和计算中明确每只鸡有2条腿,的情景,一下就将一个难题摆在了学生每只兔有4条腿。为后面鸡兔同笼的问题中面前。没有一步一步来,到后面学习时需要计算的部分做了铺垫。 学生感觉困难。,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在情感上进行了铺垫,从猜测、计算、验证步骤太多、过程繁琐,导致计算的时间到将问题调换“鸡和兔共有8只,共28条腿,过多。本课的任务完成的不好。 鸡、兔有多少只?”调动学生的思维,挑战难题。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我在教学中也努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得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很多,老到训练。教学中,我努力发挥小组合作,师为学生思维活动的提升提供了很多的条同伴互助,在交流中促进共同进步。可件,比如:问题“停车场”提出后,教师有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意识的停顿,给予学生读题和独立思考的时不够,学生讨论交流的活动都是浮在表间。 面,学生思维没有到应有的提升。 又如:在引出课题时,老师将问题调换“鸡和兔共有8只,共有28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和“停车场”问题时,学生都发出“咦~”时,是思维提升的两处。 反思: (1)杨老师的课堂流畅,过渡自然,注重把握课堂上的细节。 1、学生经历先猜、后算、再验算。 2、由简单到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 1、通过学生的思维难点,引发学生需要。

17

2、教师有意识停顿,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3、三轮车与小汽车等试一试的问题是对学生思维提升。

在“研究”中成长

潘湾小学 郭华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琢磨怎样让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总是在思考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努力寻找使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的捷径。最后我发现,要做好以上这些,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读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有效的备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教师要钻研课标,知道“教什么?为什么教?”要了解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避免出现到不到教学目标,或是超出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编者的意图,要仔细琢磨为什么这些内容在这里,可以调整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何?吃透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开展备课的基础。做好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接下来就是充分的备课,就各个环节开展课前预设,设问的设计及推敲精加工,教学语言的自我锤炼,板书精当设计,作业习题的有效选取。

二、结合具体实际学情,有效的处理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应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一是要研究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新知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教的内容在单元、在本册、本学段乃至于小学阶段的地位;二是要研究课标与教材。合理有效的利用书本的素材,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立足学生学情,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如:杨老师开展《鸡兔同笼》课堂教学的时候,先是从1只鸡 条腿,1只兔 条腿入手,进而设问2只鸡,3只兔一共有 条腿,当学生可以顺利回答的情况下,教师进一步假设“如果笼子里鸡和兔共5只,有多少条腿?”而并没有一开始就使用教材中的素材,而是灵活的处理,由简单到复杂,激发学生求知欲,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又可以很快的解决,对于教材的灵活处理,妙不可言。

三、教师重视数学语言表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随

18

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判断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教师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教师积极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想说;教师适时指导关键,让学生会说。让学生通过有条理、有依据的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来促成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如:杨老师开展《鸡兔同笼》课堂教学的时候,“鸡兔同笼,共8个头,26条腿,鸡兔各多少只?”,选取了3位同学的不同的答题单,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一位学生列表8次,还有一位列表5次,第三位学生只用了3次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了折中列表的便捷,这个过程既锤炼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在比较中寻找到了更加优化的学习策略(折中列表法)。

四、精当的练习为有效数学教学反馈搭建平台。

数学课堂中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而设计的练习既联系实际,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检测了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得能力情况,也反馈教和学的双边情况。如:杨老师开展《鸡兔同笼》课堂教学的时候,设计习题“在一个停车场,三轮车和小轿车共11辆,一共有40个轮子,问三轮车和小轿车各有多少辆?”,从鸡兔的问题走出来,走进生活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据设计合理,既有难度但并不是不能解决,教师高明的设计,使得练习精当,教学目标得到了升华。

五、教师适时使用激励性评价为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服务。

激励性评价是帮助教师“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师激励性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对被评价的儿童的发展。教师带着如阳光般温暖的微笑,亲切的声音,柔和的语气,充满童趣化的语言,教学效果就更加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加高。例如“你做得真好”“你的作业真干净”看似很普通不起眼的一些语句,要比反面的批评效果好得多。而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措辞,往往会深深的伤害学生的幼小心灵,如同钉在篱笆上的钉子,及时拔出来了,也许还是会留下伤疤。

读懂教材、准确定位、有效施教

——有感于《鸡兔同笼》集体研讨 陆城一小 张晓玲

在本次区域性教研活动中,杨德荣老师执教了《鸡兔同笼》这个内容,作为备课组的一员,我参与了本内容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的全过程,现谈谈集体研讨中的一些感受。

19

一、读懂教材,准确定位。

《鸡兔同笼》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尝试与猜测这个专题下的一个内容,属于综合应用范畴。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定位本节课教学?这是我们集体备课时最先思考的问题。

备课前,老师们谈了以往教这一内容时的一些做法:将列表作为一种方法让学生尝试,但没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而是让学生用假设法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如“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用假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假设全部是兔,20只兔就有80条腿,多了26条腿,所以就减少13只兔,具体列式如下:20×4=80(条),80—54=26(条),26÷2=13(只),20—13=7(只)。所以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有13只、兔有7只。将列表作为一种方法让学生尝试,将列方程或算术方法作为必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既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能将知识性目标落到实处。

翻开教材,无论是新课部分,还是练习部分,都只呈现了“列表”一种解法。在本内容的教师用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教学时,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很显然,列表应该是本节课的核心。

既然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定位上的偏差呢?一方面是没有吃透教材,没有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重知识结果,轻知识的形成过程,轻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活动经验的积累、思想方法的体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然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学生要应付考试,面对难题,答题要精、准、快。用列表法解题似乎不具备这个优势。

二、以生为本,有效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去实践,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老师还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适当牵引,当思维产生碰撞时,适当激发。这些方面,在本次集体备课和老师的实际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1、适当牵引,引领学习方向。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