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教研通讯第9期(一小)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数教研通讯第9期(一小)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师: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 (生:3是表示第3组,2是表示第2个。) 师: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说的真好! 3、应用数对 课件显示

(1)韩慧铭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7 , 6 ),何盛宇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6, 6 )。 (2)(1,4)表示的位臵是第 组第 个,他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 (4,3)表示的位臵是第 组第 个,他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 (2,3)表示的位臵是第 组第 个,他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 (3,2)表示的位臵是第 组第 个,他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 师提问:(2,3)和(3,2)表示的位臵一样吗?为什么? 那么(4,4)表示什么意思? 两个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师进行评价) (3)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桌互相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臵。 4、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臵 (1)在方格图中找位臵。

师指第一组的同学问:“你们都在第几组?表示你们位臵的数对中都有几?”(生:第一组,我们的数对中都有1。)

再请第一排的同学起立,大家说说你们的数对中都有数字几?为什么?(生:都在第一排,所以数对中也都有1)

师说:“现在如果把每组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排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我班就变成了什么样? 生:全是格了。 (2)在方格图中标位臵

(课件出示方格图) 师用手在方格图下边和左边边指边说:“如果方格图中这里横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组、第二组……,纵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排、第二排……,那么,你能在这张图中用圆点标出自己的位臵,然后再用数对标出来吗?(找两名同学到台上标一标。)

请其他同学们拿出方格图用圆点标出自己的位臵,并在圆点处用数对标明,(师巡视,留意将点标在方格里,和标在交叉点上的两类学生。) 学生展示汇报:

师问台上的生1:“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为什么要标在这儿吗?” 生边比画边介绍:“我的位臵是(4,3)我先在底下这排数字中找到4,再到左边这排数字中找3,把棋子摆在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13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请举手。”(一多半学生举手)

师问台上的生2:“这位同学标的对吗?谁支持他?”(只有少数人举手) 师:“为什么支持的同学这么少?” 生:“好像标错了。”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他标在格里了,格左面有两个数字0和1都和圆点挨边,格下边的数字1和2也都和圆点挨边,这样就看不出他标的是数对几和几了。” 师:“是啊,看来我们要把表示自己位臵的点标在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 再让刚才标错的学生用红色笔标出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的位臵,让同学们猜你的朋友是谁?

生刚标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答出这个学生的名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 三、巩固练习及拓展 1、试一试1(练习): 课件出示学校附近的平面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对”说说学校的位臵在哪儿? 你还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臵吗? 2、试一试2(课本练习2)

课件出示游乐场平图

(1)师:游乐场有几个景点,你能说出各个景点的位臵吗?

(2)师:现在小敏的位臵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你能画出路线图吗? 3、拓展练习

(1)拿出自己设计的游乐场,用数对表示各个景点的位臵,再前后同学说一说。 (2)“找位臵”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问:清楚了吗?(生:清楚了) 师:行动。

师:请没找到位臵的同学到前面来。

拿着卡片,让大家来帮忙找一找位臵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略)

14

分香蕉教学反思

高坝洲镇中心小学 黄诚

今天,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是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不仅能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而且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除法算式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书中猴子分香蕉的具体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出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这个问题,让学生复习前面学的分发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引入除法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在具体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利用画图,摆小棒的方式,更加直观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得出结果,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着,在第1个问题平均分香蕉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同时,又回到具体情境中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基本素质好。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合作,规范其行为。

2、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变为有趣的动手活动,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香蕉这节课令我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太准确,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以后,如:要求学生得出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后要更多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

3、以后要注重过程的优化,语言要更加精炼,提出问题要更有价值,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更加常态自然。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多的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

15

关注学生,组织学生,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鸡兔同笼》观课反思

潘湾小学 张先武

2013年11月15日,宜都一小的优秀杨德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五年级《鸡兔同笼》的课。观课后,反思我在一年前上课的情形。并将我所教学的情况和杨老师这次课进行比较,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的处理 我在教材素材的处理上,没有灵活的处既尊重了教材,又灵活的处理了教材。 理教材的素材,以完成教材中出示的素挖掘了教材中情景图,素材的出示也由易到材为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生硬,学生难。问题情景的设臵可以看出,如:从问题理解困难。 “笼子里2只鸡、3只兔,你能知道有多少条在引出课题之前,我分别出示了一只鸡腿吗?”到问题“如果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5和一只兔,提出问题鸡有几个头、几条只,有多少条腿?”再到问题“鸡和兔共有8腿,兔有几个头、几条腿。学生回答。 只,共有28条腿,鸡、兔有多少只?”再到然后出示问题2只鸡和3只兔共有多少教材情景“鸡兔同笼,有28个头,56条腿,个头,多少条腿?学生进行了计算。 鸡、兔各有多少只?”再到巩固情景“一个由此出示鸡兔同笼的情景,一下就将一停车场,三轮车和小汽车共11辆,共有40个难题摆在了学生面前。没有一步一步个轮子,问三轮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来,到后面学习时学生感觉困难。 二、学生练习展示 我在教学展示中寻找的同学主要是代杨老师在展示中,主要寻找的是有代表性的表性的错误。 在讲解中,主要以我讲授为主。 解题方法。 杨老师展示中学生叙述为主,教师重点强调这些问题情景的出示,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热情,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思维。 如: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在计算为辅。 过程将头数没有固定,我就将这位同学如:在学生计算时,进行巡视,寻找具有代的作业进行了展示,目的是想其他同学表性的解题方法,再加以展示,并由学生自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和让其他同学帮己来叙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想法,老师只是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