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二)中外政治制度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二)中外政治制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二)

专题二 中外政治制度

一、知识线索

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政治制度 禅让制(原始社会)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西周) 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实例:尧—舜—禹)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开始出现。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 为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及先代贵族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萌芽 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初步建立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 无上的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3)在中央,设丞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分管行政)、御史大夫(分管监察)、太尉(分管军事),建立 度 最后由皇帝决断,宰相制度正式建立;(4)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郡国并行制:汉初,汉承秦制,实行郡国并行制;(2)巩固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加强皇权,巩固大一统 (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 是宰相,相互监督,这样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削弱了 相权,加强了皇权;(2)科举制:实行科举取士,改善了完善 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通过科举当官的人成为“天 子的门生”,加强了皇权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宋朝时设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政强化 权。元朝的行省制度等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

(1)废丞相:明朝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体制);(2)厂卫 制度:明朝时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对百姓和官吏的 监督,这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标志着君顶峰 主专制的空前强化);(3)军机处:清朝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有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决策,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建立 完善 科举制 僵化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取代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官的制度;(2)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2)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①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2)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废除 (1)秦朝时期,宰相为三公之一,协助皇帝处理政事;(2)汉代宰相权力很大,几乎宰相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3)唐代,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尚书);(4)制度 宋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5)明代废丞相,权归六部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希望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 君主立宪制 立宪制,虽然变法失败,但传播了西方的新思想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近代 华民国正式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临时政府民主共和制 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总统和总理由参议院选出,司法独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政治协商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现代 人民代表大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制度 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民族区域自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治制度 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主要国家 英国 概况 (1)确立: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2)内容:君主是国家的世袭元首,名义上有很大的权力,实际上,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议会对国王的权利进行制约;(3)意义: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主要国家 美国 法国 概况 (1)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2)内容: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和司法大权;(2)意义:确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纲领性文件;(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政治制度 主要国家 概况 (1)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特点: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经济上的计划体制;(3)评价:取得过巨大成就,但也有重大弊端 高度集中的政苏联 治经济体制

二、专题演练

1.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A B C D

3

2.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机构是 A.丞相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书省

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

A.监察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6.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的岛国,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近代历史上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第一”。以下各项与这一说法相符的是

①率先开辟新航路 ②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③最先进入信息化社会 ④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9.下表是1978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部分内容比较表。从比较可知,1982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列入总任务。 增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等内容删除。 从比较可知,1982年宪法

①注意纠正“左倾”思想错误 ②促进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全面转化

③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④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1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