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复习思考题-9页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林木病理学复习思考题-9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1、植物病毒的侵入是通过不造成寄主细胞死亡的微伤,这种微伤可以通过嫁接、机械摩擦、昆虫取食等途径产生。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胞间移动,通过维管束组织进行系统移动。 32、内含体主要是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的蛋白质有规律的排列形成

33、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严格寄生物。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半寄生: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 34、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种子繁殖 35、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

36、线虫的致病性:线虫的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食道腺的分泌物

第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和侵染循环

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菌物进行无伤侵染时侵染丝穿透角质层同时有机械作用和酶的作用。 3、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4、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有病寄主;病植物残体;土壤;种用材料 5、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植物传播;动物传播;人为传播 6、侵染循环的概念及其基本环节有什么?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侵染程序、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

第四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

1、下列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ABCD)

A、霜酶菌 B、白粉菌 C、锈菌 D线虫、病毒、植原体 2、病原物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

机械压力;酶类—细胞壁降解酶类、角质酶、木质素降解酶、细胞内物质降解酶类;激素的作用;毒素的作用等

3、降解细胞壁的主要酶类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4、根癌病发生过程中涉及到哪两种激素变化

土壤杆菌侵染寄主后导致寄主细胞中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的大量合成和积累。

5、病原物的致病性必须以具有寄生性为前提。 6、病原物的致病性越强,对寄主的危害性就越大(×)

改正:病原物的致病性强弱与其对寄主的危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7、定向选择--------------对病原物小种进行选择,造成新小种的形成 稳定化选择------------保持病原物群体的毒性保持在低的水平

第五章 侵染性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1、病害流行的三大要素:可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和一定时间内适宜的环境条件

2、复循环(多循环)病害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包括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年份变化变现为一年内积累足够菌量造成病害流行,亦成为单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一年内病害变现缓慢增长的趋势,需多年菌量积累才能形成病害流行,亦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3、发病率---发病植物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严重度---植物或植物器官的发病面积的大小。可用分级法表示,也可用图片法表示。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和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公式如下: Σ(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

4、一般说来,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

第六章 林木病害防治

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P127

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经济 预防性的、抑制性的或调节性的战术和战略 可以忍受的水平 2、病害防治的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3、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强制性和预防性

4、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1. 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使蔓延,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3. 当危险性病害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5、营林技术防治包括育苗技术防病措施;造林技术防病措施和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 6、造林技术防病措施中适地适树是基本原则之一。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森林的抗逆性。 7、抗病育种包括选择和育种两方面,育种有包括: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8、对于选育的抗病品种必须进行抗病性鉴定。方法有:自然感染法;人工感染法 9、按化学农药的作用方式把杀菌剂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治疗剂(内吸剂)。

10、杀菌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种苗消毒、土壤消毒、熏蒸和喷洒、树干注射和外伤治疗等。 11、常用无机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生石灰 12、使用化学药剂要注意安全、周到和及时

13、生物防治的主要机制有:抗生作用(放射土壤杆菌K84防治土壤杆菌导致的根癌病);寄生作用(白粉菌寄生孢防治白粉病);竞争作用(大伏革菌防治松根白腐病);诱发抗性(柑橘速衰病毒的弱毒株系防治橘速衰病毒病);形成菌根(厚环牛肝菌预防松树幼苗猝倒病) ;捕食

14、生物防治对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用通常并不是单一机制起作用,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1、种实霉烂的主要病原菌物有:青霉菌类、曲霉菌类、交链孢菌、匍枝根霉、镰刀菌类。湿度是种实霉烂的主要环境因子

2、苗木猝倒病可出现哪几种症状类型:a、种芽腐烂型: b、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 c、幼苗猝倒型: d、苗木立枯型。主要病原菌物有腐霉菌、丝核菌、镰孢菌,偶见链格孢菌 3、苗木茎腐病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的皮下或茎髓内出现黑色的小菌核。

第八章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

1、松落针病发病叶片上会出现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两种子实体。 2、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原为杉木假单胞杆菌 3、杨树花叶病毒病是我国重要的内检对象

4、桃缩叶病的病菌为畸形外囊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内越冬

5、温暖高湿,雨量充沛宜利于阔叶树藻斑病的发生;干燥高温利于阔叶树瘿螨害的发生 6、干燥高温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白粉病菌以闭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或以菌丝在寄主组织和鳞芽内越冬;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潜育期短,产生分生孢子,随风散布,进行再侵染;氮多,钾少,徒长利于发病。

7、圆柏-梨锈病的病原引起苹果锈病的病原为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引起梨锈病病菌为梨胶锈菌(G.haraeanum) 。引起石楠锈病的病菌为日本胶锈菌(G. japonicum Syd.)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圆柏的菌瘿中越冬,次年3-4月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膨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叶片上,北京地区4月下旬产生橘黄色病斑,5月上旬出现性孢子器,6月中下旬产生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由风传播到圆柏等针叶上。

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2、药剂防治 A、苹果 展叶—开花前后 2-3次;B、桧柏 3月上中旬 抑制冬孢子萌发C、 6-7月 保护转主寄主3、及时将病枝芽和病叶集中销毁4、选育抗病品种

8、炭疽病类的症状特点:坏死斑,轮纹、溃疡斑、枯枝;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高湿时出现胶粘状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9、煤污病的发生依赖于枝叶上有灰尘、蚜虫蜜露,介壳虫分泌物或植物渗出物 ,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其上就可生长发育,造成侵染

第九章 林木枝干病害

1、林木枝干病害溃疡类的主要症状特点:茎杆上初期水渍状病斑,后失水下陷,出现子实体,后期病斑周围出现隆起的愈伤组织,癌肿;出现同心轮纹,且受害部位局部膨大;发生腐烂和枝枯 越冬:菌丝或子实体在病株中越冬 侵入途径:伤口、皮孔。 有潜伏侵染现象

2、栗疫病是我国的对外检疫对象.症状特点病害初发生时,枝干表皮出现水渍状,边缘不规则的小斑,淡褐至褐色,略隆起,后逐渐扩展以至包围整个树干,并向上下蔓延;病部组织呈湿腐状,有酒糟气味;病斑皮层逐渐失水干缩开裂,在裂缝及皮孔处有桔黄色的子实体突起.

3、五针松疱锈病为国内检疫对象。与榆树枯萎病、板栗疫病一起被称为世界林木三大病害 病原 :担子菌 门的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发病规律:7月下旬-9月,茶藨子上的冬孢子成熟后不经过休眠即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借风力传播,接触到松针后即萌发产生芽管,自针叶气孔侵入松针;侵入后15天左右即在针叶上出现很小的退色斑点,在叶肉中产生初生菌丝并越冬;翌年春天随气温升高,初生菌丝继续生长蔓延,从针叶逐步扩展到细枝、侧枝直至主干皮层,九月到十月出现蜜滴为性孢子和蜜液的混合, 3到6月散发锈孢子侵染转主寄主茶藨子。 五针松疱锈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技术措施。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杂草和转主寄主。3、清除发病枝条,发病树干用松焦油原液和托布津等化学药剂就行涂干处理。4、成林后及时修剪、间伐、通风透光。5、生物防治

4、林木因病枯萎的机制:机械堵塞;病原菌毒素作用

松材线虫枯萎病:病原: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症状:线虫侵染植株后,在树体内大量繁殖,阻塞树脂道,并且排除大量毒素,造成树体失水、木材变轻、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枯死松材木质部常可见蓝变现象。

侵染循环:1)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病树原木及其制品;2)越冬:在生病植株上,天牛蛹室中越冬;3)侵染过程: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由天牛羽化后在健树新梢上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适宜温度下,4-5天完成一代。2周后可分散到全株,破坏树脂道细胞,使水分疏导受到阻碍,导致树木死亡。天牛在衰弱或死亡树木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木质部,秋冬季线虫聚集在天牛蛹室,天牛化蛹时,越冬4龄幼虫线虫钻入天牛成虫气管内,由天牛携带传播。4)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适温度是20~30℃,病害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2)寄主松树更新换种,减少寄主源;3)防治媒介昆虫:化学方法:成虫期,喷洒药剂;幼虫期,药剂熏蒸。物理方法:彻底清除病死木,主要用于除治幼虫;诱杀除治,主要用于除治成虫。生物防治:管氏肿腿蜂,白僵菌等;3)树干打孔注射和根部土壤处理除治线虫 5、榆树枯萎病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

病原:榆树枯萎病菌 和榆树新枯萎病菌,无性阶段为榆黏束孢菌 由带菌的小蠹虫危害导致病菌侵染

6、泡桐丛枝病,病原为植物类菌原体(简称植原体),植原体在病株上大量存在于韧皮部疏导组织的筛管内,通过筛板孔移动,侵染到全株。

第十章 林木根部病害

1、林木根朽病,病原为担子菌门的蜜环菌

2、根癌病,病原根癌土壤杆菌病原菌在病瘤或土壤中的寄主残体内越冬;从伤口侵入

3、致病原因---致瘤质粒Ti质粒上有一段T-DNA编码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的基因,并且转化植物后表达产生出相应的植物激素,刺激植物细胞无限增生,形成肿瘤;Ti质粒可以控制对细菌素的感病性和寄主范围

4、木材腐朽发生的过程:受伤或其他刺激;自然保护反应,变色区产生抗腐能力;先驱微生物在变色区的木材细胞间隙和细胞腔内定居,分解单宁、醌、胶等物质,发生软腐;木腐菌侵染定居,稳定发展,出现白色腐朽或褐色腐朽

5、白腐---木质素被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保留;褐腐---木质素保留,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降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