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mm厚大理石地面 0.01×28=0.28kN/m2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 0.02×17=0.34kN/m2

小计 2.62kN/m2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3.5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于是板的 荷载总计算值

①g+q=?Ggk+??Qqk=1.35×2.62+0.7×1.4×3.5=6.967kN/m2 ②g+q=?Ggk+?Qqk=1.2×2.62+1.4×3.5=8.044kN/m2 由于②>①,所以取②g+q=8.044kN/m2,近似取g+q=8kN/m2

3.1.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o=ln+h/2=2200-100-120+80/2=2020mm<1.025ln=2030mm,取lo=2020mm 中间跨lo=ln=2200-200=2000mm

081201980100100200010022002200ABC

板的尺寸图

005g+q=8kN/m2A12020B22000C32000C22000B12020A楼盖板的计算简图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上图所示

3.1.3弯矩计算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am分别为: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故:

2M1=-MB=(g+q)l01/11=8×2.022/11=2.97kN·m 2MC=-(g+q)l01/14=-8×2.02/14=-2.29kN·m 2M3=M2=(g+q)l01/16=8×2.02/16=2kN·m

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MC和M2应乘以0.8:

MC=0.8×-2.29=-1.83kN·m;M2=0.8×2=1.6kN·m

3.1.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板厚80mm,

ho=80-20=60mm;板宽b=1000mm。C30混凝土,a1=1.0,fc=14.3kN/m2;HPB300

钢筋,fy=270N/m2。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 面 弯矩设计值(kN·m) 2as=M/(a1fcbh0) 1 2.97 0.058 0.06 B -2.97 0.058 0.06 2或3 2 0.039 0.04 C -2.29 0.044 0.045 ?=1-1-2as 轴 线 计算配筋(mm2) ①~②、 ⑤~⑥ As=?bhoa1fc/fy 190.7 190.7 127.1 143 Φ6/8@160 Φ6/8@160 实际配筋(mm2) As=246 As=246 Φ6/8@160 As=246 Φ6/8@160 As=246 轴 线 ②~⑤ 计算配筋(mm2) 190.7 As=?bhoa1fc/fy 190.7 101.7 117.6 Φ6/8@160 Φ6/8@160 实际配筋(mm2) As=246 As=246 Φ6/8@160 As=246 Φ6/8@160 As=246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270=0.238%,

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 3.1×2.2=6.82kN/m 次梁自重 0.2×(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 0.02×(0.5-0.08)×2×17×1.2=0.34kN/m

小计 g=9.68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4.9×2.2=10.78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20.46kN/m 4.1.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 lo=ln+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ln=6488mm,取

lo=6450mm

中间跨 lo=ln=6600-300=63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g+q=20.46kN/mA16450B26300C36300C26300B16450A次梁计算简图

500801201206330660015015063006600150150200

次梁尺寸图

4.2内力计算

由表1.2.1、表1.2.2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M1=-MB=(g+q)l02/11=20.46×6.452/11=77.38kN·m MC=-(g+q)l02/14=-20.46×6.32/14=-58kN·m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