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知识与能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教学设计对教学的效果影响不大,主要靠教师的经验 B.教学设计应以教师为中心

C.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怎么教”进行设计的过程 D.教学设计应以教材为主

2、在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过程中, 最需要分析的因素是( ) A.学习者的性别

B.学习者的家庭背景 C.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D.学习者的体重

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 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 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优化教学效果 B. 减轻教师负担

C.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D. 开发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结合P211)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指导,评价,激励等功能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掌握、主观题) (1)教学目标要全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均衡。 (2)教学目标要明确:

具体恰当,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教学目标要可操作性:

可监控,应尽可能用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 语句表达。

二、教学目标的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P212

知识: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与 学科基本知识;

技能: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2、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提高或培养什么思想、情感。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ABCD模式、P212)

1、教学对象(A)

学习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错误描述示例:“教会学生??” “教师将说明??” 2、行为(B)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3、条件(C)

说明学生在怎样的情境中完成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包含:物质环境、 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人的因素、问题明确与否等。 4、标准(D)

学生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如“学生能以80%的准确率找出对称图形的 对称轴”。

ABCD描述法示例: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5分钟之内, 完成一道语言表达题,准确率达9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