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全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全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为主要构成部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体系是平台能够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相比较而言,我们更缺乏的是大批从事基础科学设施维护、操作和自我创新,且具有开放共享意识的工程师、技师、实验员、观测员、统计员、管理员等。我们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评价机制一直以来更强调的是论文的数量,是项目的数量,而长期不重视从事基础工艺、基础操作人员的工作和努力,使得他们的素质和地位都得不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致使进口的一些先进仪器和设备竟常常没有人会操作。如果没有这些相应的技术支撑服务人才,我们的实验室只能做到开放而很难做到有效的共享。如同创新的主动因素是创新人才一样,使平台能够实现共享的能动因素就是这些具有高度服务意识和精巧操作技能的平台自身专业化人才队伍。

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已纷纷把加强地方特色的科技平台建设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政府启动了“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今年1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和公共实验室,为各种产业研发提供设计、检测、测试、标准化等专业技术服务”。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科技研发条件支持和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上海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与科技研发活动有关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科技研发活动的效率。根据提供实际应用和公共服务的科技资源的属性和特点,上海科技研发

- 21 -

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划分为十个子系统,即:大型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研究试验基地协作研究系统,自然资源与实验条件保障系统,专业测试与行业检测服务系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技术转移服务系统,科技创业孵化服务系统,科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各服务子系统,形成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系统,成为平台的信息集散地和对外服务窗口。其主要功能是:整合离散在政府、科研机构、教学机构、企业的各类资源,促进“协作,共用,服务”的保障体系,优化专业服务供给,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

北京市启动了包括基础库、专业库、市情库和共享库4大类信息资源库为重点的信息资源建设。其中基础库是作为各种信息整合的基准信息库,包括遥感影像库、电子地图库、社会经济基本单元库等;专业库是指各部门的专业信息库;共享库是按主题组织的共享信息库,如信用信息库、税务信息库等;决策库是为支持决策而经过分析综合的信息库;元数据库是与各信息库对应的数据说明信息库。

(三)我市科技平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我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余万人,其中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有6万多人,院士10人;普通高校40所,成人高校11所,军队院校3所;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74个,其中,中央在渝科研机构16个,市属独立科研机构5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54个;各类重点实验室7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

- 22 -

个;企业技术中心74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1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值约8亿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约820家,从业人员约6000人。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23个,知识产权事务中心7个,检测机构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创业服务中心20多个,常设技术市场3个,技术产权交易机构2个,科技风险投资机构1个,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家。

可以说,我市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自身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科技平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和效率低下,整体水平还相对薄弱,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全市层面的整体建设规划。长期以来,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在全市层面形成整体部署,缺乏科学化决策程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别于一般科研项目和一般基本建设,其建设应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科技装备与设施建成后需要持续维持其正常运行,并紧跟科技前沿不断升级改造,以对科研活动提供有效支撑。但是,我市过去并没有根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特点,对其建设和运行经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统筹规划,表现在面上缺乏规划,盲目重复,在资源配臵上的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如我市的75个重点实验室,其审批和主管部门分别为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交通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军队、市科委和市教委,实验室的现有布局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高校,在远郊区市县和科研院所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很少;各主管部门批准组建的重点实验室没有充分优化、整合我市现有科技资源,甚至对本系统、本部门内的相关资源也未充分利用,导致许多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差,研究

- 23 -

力量薄弱。

二是总体水平较低。我市现有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水平参差不齐,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仅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仅6个。而同处西部的四川和陕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有6个和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分别有7个和5个,这与直辖市对科技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

三是财政投入分散,总量不足,配臵不当。据对我市2003年25个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抽样调查(表1)表明,由于资源配臵上的多头管理和投入分散,各实验室年均经费投入较少,国家拨款和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不到实验室总经费的50%;60%的重点实验室年经费投入不足100万元;经费来源单一,目前主要靠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单位自筹维持运转,尚未有效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及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实验室大中型仪器设备的购买和正常工作的开展。

表1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3年经费投入抽样调查结果

(单位:万元) 实验室序号 1 2 3 4 5 6 7 国家拨款 0 0 0 150 0 21 0 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0 0 0 0 0 12 530 自筹 12 10 10 30 56.27 49 120 其它 24 0 0 10 0 0 0 合计 36 10 10 190 56.27 82 650

- 2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