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是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形态,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16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封建贵族阶级趋于没落,资产阶级兴起,两个阶级势均力敌,君主充当了仲裁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从而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确立了专制统治。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是国王个人专权,他依据“君权神授”说,把立法、行政、司法权集于一身,并且依靠官僚制度和常备军,对全国实行集权统治。

专制王权本质上属于封建性质,它是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粉碎了地方割据势力之后逐渐树立起来的。封建割据,新兴资产阶级用财务支持君主,建立了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奖励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之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1. 16世纪经济的发展

16世纪,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南部在毛织、麻织和丝织业中出现了分散或混合形式的手工工场。地理大发现后,法国沿大西洋海岸的港口通过西班牙发展了对美的贸易。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为重要的阶级力量。法国原始积累的特点是国债制度和包税制度的早期发展。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通过购买官职,以法律家和官僚的身份参加到政府机构里去。因此整个资产阶级与主权保持密切的关系。

法国仍旧是一个封建农业国,人口的90%以上从事农耕。14、15世纪农奴制趋于瓦解、大部分农民成为人身自由的世袭佃户。

2. 专制制度的形成

“价格革命”,贵族地主,许多人出卖土地。但在政治上他们仍然拥有特权,有的担任中央或地方的重要官职,领受优厚的年俸,贵族的爵位世袭,他们大都要求加强专制王权,以保持高官厚禄,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持封建统治。

(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

(2)法国路易十一(1461—1483年),打败了伯根地公爵大胆查理,消灭了伯根地公国; (3)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王权比较强大。 ①三级会议长期停止召开,御前会议掌握着行政管理大权。 ②下令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削弱贵族而加强王权。

③下令取消仍然保有自治权的那些城市的独立地位,削弱地方势力而加强中央。 ④着手创设常备军。

⑤从15世纪起,法国教会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1516年,法兰西

斯一世又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⑥实行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他禁止法兰德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毛织品进口,为

法国商人取得在土耳其贸易的特惠权,从而保护了法国的工商业,他还部份地取消了国内关卡,开始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形成。

3. 掠夺意大利的战争

为了巩固法国在地中海区的商业地位,占领意大利领土,1494—1559年,法国与德皇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卡托·坎布累齐和约告终,法国收复加来港,占领洛林的麦茨、土尔和凡尔登城。但侵占意大利领土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之长期的战争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削弱了王权。

4. 胡格诺战争与南特敕令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便开始在法国传播,部分资产阶级分子和农民、手工业者、雇工,法国南部有野心的大封建贵族也信奉加尔文教。加尔文教在法国称为胡格诺教。北方有分裂倾向的大封建贵族则仍信天主教,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的矛盾由教派冲突酿成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1562—1594年)。1572年8月23日(即圣巴托罗缪节)晚上,天主教徒在王太后的策划下,在巴黎一地就屠杀了2000多名胡格诺教徒,激起了胡格诺派的强烈反抗,战争比前期更加残酷。南方建立了胡格诺联邦,北方建立了“天主教神圣同盟”,在混战中,天主教集团首领吉斯·亨利和国王亨利三世先后被刺死,胡格诺集团首领波旁·亨利于1589年即王位,称亨利四世(1589—1610年),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

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次年加冕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战争遂告结束。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是也让胡格诺教徒享受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敕令又允许他们维持25000的兵力和保留若干个堡塞。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5. 亨利四世发展工商业措施:

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农业,降低农民的直接税,扶植工商业,给工场手工业发放补助金,提倡技术改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成立贸易公司,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1. 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1485—1603年是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 呢绒业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占全国出口总值的81.6%。农村分散形式的手工工场除毛纺织业外,采矿、制革、酿酒、金属冶炼和加工、建筑、造船等也是重要的手工行业。 16世纪前期的特点是贸易量上的增长,掀起了以呢绒输出为中心的对外贸易高潮。后期的特点是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贸易公司莫斯科公司(1554年)、东地公司(1579年)、利凡特公司(11581年)、,几内亚公司(1588年)和东印度公司(1600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商人的足迹已越出西欧及其领近地区的范围,同北欧、东欧、近东、北非和远东诸国商人直接交易。

2. 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农村发生了一个以“圈地”为外形的大变革,即圈地运动。 16世纪的圈地运动,它是由农奴制的瓦解和农村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促成的,而本国和欧洲大陆一些地区与国家毛纺织业的发展则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国内外市场上对羊毛的需要激增,羊毛价格上涨。在圈地过程中,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革。圈地

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3. 社会结构的变化

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旧贵族靠征收封建地租过奢侈生活。农村中的农场主和租地农场主是新贵族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人采用新方法雇工经营,创办资本主义性质的农村和牧场,有的则通过土地买卖致富。圈地运动也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在少数人致富的同时,有大批小农失去了土地,沦为工业或农业雇工,有的被迫乞食流浪。

4. 专制统治·宗教改革

亨利七世(1485—1509年)开始,实行专制统治。

亨利七世对封建割据势力采取断然措施,下令禁止旧贵族蓄养家兵解散封建家臣团,摧毁他们的城堡,消除旧贵族反叛王权的后患。在中央,国王选择亲信充当顾问官,不久又成立枢密院,枢密院受国王操纵,有权制定法令,并掌握最高司法权。枢密院,星室法庭。

英国专制制度的特点是国王把新贵族和城市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选任枢密院议员,把旧贵族排斥于这个最有权力的权构之外。地方各郡仍归治安法官管理,权力有所扩大。地方的实际统治者治安法官,由枢密院在地方乡绅中选任,执行枢密院规定的政策。

亨利八世开始改革教会。1533年亨利八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决定教义,并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Anglican Church)。英国议会于1536—1539年通过了解散修道院并没收其全部财产的法令。约有2/3的教会土地被抛入市场,转到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结果既充实了国库,又使贵族和资产阶级从中得利,他们因此更加拥护王权。

5. 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重商主义政策。限制羊毛原料和粮食出口,同时限制制成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又给贸易公司颁发特许状,允许垄断特定地区的贸易。政府还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对其劲敌西班牙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贸易,制海权,宗教分歧。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海盗在大西洋上经常劫夺西班牙殖民地和从殖民地运回金银的船只,以此作为打击西班牙的重要手段。海上抢劫、走私和向美洲贩卖黑奴的活动视为发财致富的有效途径。还支持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革命。1588年爆发了英西大海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彻底打败,海上实力受重创。英国初步夺得了大西洋航线的控制权。

6. 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血腥立法”,迫害在圈地运动中被抛出的失业流浪者,对他们施行鞭打、烙印、割耳和降为奴隶等刑罚,甚至处死。立法,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1549年由小贵族凯特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起义波及全郡,攻下了郡首府诺里季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地的狂潮。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1. 16世纪的社会经济

国家最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取得独立。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505—1533),完成了领土的统一。

15世纪中叶起,俄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到16世纪已经有220种手工行业。耕地收回,“夺地”现象。从15世纪末开始,政府用立法手段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当西欧国家,如英国和尼德兰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俄国却加强了对农民的奴役,从此农奴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2. 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

“贵族委员会”把持了政权,大公要受委员会的牵制。叛乱,政变。1547年1月已经成年的伊凡四世(1533—1584)亲政,改称沙皇。1549年初,伊凡四世改革,新法典于1550年颁布,规定将司法审判权和行政治理权进一步集中中央。

50年代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中央政权,“特辖领土制”,中央地区和南方部份地区被定为特辖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由沙皇直接管理。组成“特辖军团”,“恐怖的”伊凡。

3. 对外扩张

通过陆地蚕食逐步扩大领土,二是争夺出海口。1552年,1556年,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尽入俄国版图。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军事扩张开始于1581年9月,(1586—1594年)建立了秋明、托博尔斯克、别列佐沃、塔拉和苏尔古特等军事城镇,作为进一步侵占西伯利亚的据点。

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出海口,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结果俄国不但没有夺得出海口,反而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土地。

4. 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1606年夏,波洛特尼科夫在西南部的普迪夫尔城打败了沙皇的军队,10月包围首都莫斯科。由于起义军中成份复杂,卷入起义的小贵族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投降沙皇。

5. 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大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当选为沙皇(1613—1645年),俄国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 工商业发展

15世纪末西班牙实现统一,国家逐渐强大起来。查理一世(1516—1556年),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舰队。 16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手工工场。 商业上主要发展同美洲殖民地的贸易。

尽管16世纪西班牙的工商业有明显的发展,但比英国、法国和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还是落后,工业的规模不大,产品有限,对外贸易几乎年年入超,只得用白银来弥补。国内贸易也不发达,专制政府掠夺政策的摧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幼芽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