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培根公开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伊拉斯谟既强调人的伟大作用,但同时却认为人们的知识程度决定于接近上帝的程度。这都表明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以人道反对神道,但反抗程度始终没有能摆脱宗教的束缚,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不彻底性。

同时,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人是抽象的,抽去了社会和阶级内容。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们所说的人,形式上是全人类而实际上则是资产阶级,他们所宣扬的人权,人性和个性自由,都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所谓人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所谓的人选,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性,所谓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其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人文主义者,就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言,都是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个人主义就是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个人主义是那个时代最富于革命性的理论,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专制制度、宗教束缚及其团体精神的否定。

二、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

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

第一,意大利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战争频繁,纷争不已,但经济上呈现一种特有的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些为文学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物质环境。

第二、与某些城市政权的支持分不开。意大利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艺术家、学者竞相延纳,加以庇护,为他们提供了多方位的帮助,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科西摩·美第奇说过:“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兽。”这代表了很多上层任务的看法。

第三、意大利特有的文化环境和人才结构,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中世纪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对意大利本土上古代罗马建筑遗迹和古典文化手稿进行研究,书法思古之幽情。同时,意大利各城市长期同拜占廷、阿拉伯有着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使意大利人熟悉了更多的古希腊的文稿和艺术古迹。另外,拜占廷灭亡后,许多学者逃亡意大利,带来古典希腊文化,也促进了古典文化在意大利的复兴。

第四、14、15世纪的意大利具有适宜的政治环境,各城市的相对独立状态,城市国家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形成的均势,是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五、教皇、教会势力衰落。14世纪初罗马教廷西迁阿维农七十年,随后又是教会的大分裂,导致反教会神学文化的产生。

第六、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在中世纪几乎垄断了地中海贸易,意大利商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带回祖国,使新文化得以吸收异国的养料,呈现出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特点。

总之,文艺复兴首先倡于意大利决不是偶然的,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既是资本主义因素最发达的地区,又是罗马古典文化的老家,因此就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而一些城市政权对

人文主义者的支持,对文艺复兴兴起、发展也起促进作用。教权衰落又为文艺复兴出现提供了有利时机,以上原因决定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

关于文艺复兴的发生的背景研究

三、文艺复兴的进程

1、文艺复兴的分期)

教材观点:14世纪上半叶——17世纪初

前后两阶段:14世纪上半叶——15世纪末;15世纪末——17世纪初。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自学。(列表)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萌芽

16世纪是西欧封建主义开始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在欧洲许多国家普遍出现,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君主手中,欧洲政治生活发生的这些变化必然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明显地反映出来。在意大利,马基亚维利的政治思想就反映了这个政治现实。

马基亚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名门望族,到他父辈时,家道已破落贫寒。他年轻是很有志向,发奋好学,博闻强记,精通古典文史,接受人文主义教育。20岁左右,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执政,他供职于佛罗伦萨政府,1492年,美第奇家族统治被推翻,佛罗伦萨重新建立共和国,从1498—1512年,他担任共和国的军事外交10委员会的秘书。当时虽年仅29岁,但已显示了他才能出众,能力非凡。他曾多次出使西欧诸国,国外复杂的政治斗争,给他的心灵深深的打上烙印,启迪了他的政治思想,为他后来撰写《君主论》奠定了基础。1500年,他首次到法国,考察了法国在强大的君主专制下国家繁荣昌盛的情况,痛感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势必为强国所侵犯,将会导致覆灭厄运,他认为意大利要实现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君主,依靠他的权势,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祖国的强大。在共和国供职时,他结识了名噪一时的切萨雷·博贾,博贾是个通晓“政治权术”的瓦伦丁诺公国的君主,以后他的政治理论学说和手段均受博贾的思想所支配。

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返佛罗伦萨,依旧实行僭主政治,马基亚维利因而失去政府职位,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曾多次向美第奇家族请求在政府中复职,然而此时,美第奇家族破获一起反僭主政府的阴谋案件,发现案卷中有他的名字,这一涉嫌案件使他遭到逮捕并受到拷打,后因无确凿证据被获释,以后也没有取得美第奇家族的谅解。1512年以后(43岁)是马基亚维利政治上失意之日,但也是他学术上成功之时。他引退后开始了他的著作生涯。

《君主论》(《霸术》)是马基亚维利献给佛罗伦萨统治者的奏疏。共26章,数万字。这份奏疏的目的:一是作者幻想得到美第奇家族的垂青,重返政界,实现其夙愿;二是幻想通过美第奇家族的权势,实现意大利统一事业,使祖国进入欧洲强国之林。序言说:“我今纳忠于阁下,写辑成书,以贡于阁下,暇时读之,出任国事,当可与古今伟人比隆矣”,从而“能拒异裔之侵犯,光复旧业,拯民于水火,为意大利争光荣,此机不可失也,望殿下图之。”书中自始至终体现了马基亚维利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映意大利资产阶级关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愿望。

《君主论》政治思想:

第一、从人性出发研究政治,强调政治应脱离道德的约束,使政治学和伦理学分离。马基亚维利注重实际,他说:“人们实际怎么生活和如何生活距离很大。”他把人性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人性就是人共同的本性。包括①人很凶恶,又很怯懦。人处于群体之中变得强大(凶恶),单独变得怯懦,凶恶与怯懦结合起来就产生一个后果,自己不受压迫就去压迫别人,人本性中就有傲慢因素。②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欲望无穷,能力有限,人总是不能满足,所以人总是在“咒骂现在,颂扬过去,寄望未来。”③人不知道感恩图,反复无常。

在马基亚维利那里人性是邪恶的,这是他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他认为国家产生的根源,国家的核心是权力,没有权力约束的社会很难稳定,权力是政治需要,君主拥有权力应该摈弃道德。从理想上、感情上,他认为君主应拥有慷慨、仁慈、言而有信、信仰虔诚等优良品质,但从现实中从理智上他意识到险恶环境不允许君主具备那些优良品质,一个君主应采取诡计多端、背信弃义、撕毁条约、放弃诺言、名暗兼用,残忍无情,为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马说:“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

第二、必须依靠专制君主统一意大利。针对四分五裂状态他指出,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是:教皇对世俗政权挑拨、干预,教皇为控制意大利力图分而治之。在《佛罗伦萨史》指出,另外贵族自私腐败和教会狼狈为奸,市民阶层宗教斗争也是四分五裂的原因。马认为意大利欲兴邦臻于统一局面,“非有智勇兼备、才德兼优的人,不能维新统一。”他把自己希望寄托在强有力的君主身上。按马的宿愿,极力推崇共和制,但他根据当时意大利的形势,共和制行不通,唯有行施君主专制政体才能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制服众多的地方君主。

恩格斯认为在意大利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很软弱,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能向“整个封建制度的首脑即王权寻求有力的支持。“”在这种普遍混乱的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徒的各附庸国的状态相对抗。“

第三,提出君主统治术。

①君主善于统治。应该认识到法律和军队是君主制的基础,单独运用一方统治都不行。马说:“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运用法律,另一种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既是能识别陷阱的狐狸,又是能威慑豺狼的狮子。但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行,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们。法律

②君主在政治上应该考虑有效、有害,而不必考虑正当不正当。政治成功背后总是伪善的、诡计的,英明君主不应遵守信义,不必过多考虑仁慈,对人要么抚爱,要么致于死地,如果轻微伤害,总要招致报仇。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心弃义涂脂抹粉。

③君主应当使人畏惧,但不能使人憎恨。理想的君主既被爱戴又被人畏惧,但是两者合在一起是难乎其难。如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因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忘恩负义,容易变心,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避难趋利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时候,他们是整个儿属于你的,当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

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这种需要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因此,君主如果信赖人们的说话而缺乏其他准备的话,他就要灭亡。同时,人们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较少顾忌,因为爱戴是靠恩义这条纽带维系的,然而由于人性是恶劣的,在任何时候,只要对自己有利,人们便把这条纽带一刀两断,可是畏惧,则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保持着。”

④君主应富有远见防止献媚。

马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政府权威的要求,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马对国家的现实主义分析也具有反神权反封建的性质,但其为目的可不择手段的观点,则因易为政治野心家和发动统治者利用而受到后人的非议。

比马基亚维利稍晚还有政治思想家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及《太阳城》。 3、文艺复兴在西欧的传播

从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传播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达到繁荣阶段。

四、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历史意义

实质:它名义上是鼓吹“复兴”古典文化,实际上是以新的世界观推翻神学、经院哲学以及僧侣主义的世界观,并以这种新世界观支配和推动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反对中世纪教会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它以“人”为宇宙中心,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具体而言:

(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

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 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

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同时推翻了僵化的经院哲学体系。

(4)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是

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局限:

(1)人文主义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而不愿走

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人文主义者没有抛弃宗教)

(2)大多数人文主义者保留了古代的一些迷信落后的东西,科学和鬼神之间还没有截然

分开,在人们心目中,两者都能驾驭自然。他们相信占星术,并将他误作天文学,他们程度不同地保留了某些中世纪的思想方式。 七、核心问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