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2005级世界史专业谭天宇

内容提要:本文从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其物质方面的前提,而且英国也具备了理论上的条件--工业资产阶级为此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对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偏重于物质方面,而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本文即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试图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作出粗浅的分析。

每当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诞生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相应产生新的学说为其服务。英国工业革命即如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它的产生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大量理论准备。这种准备是从摧毁重商主义经济学说体系对资本主义发展束缚开始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重商主义实际上成为英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随着工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本逐渐取代商业资本而占据了优势地位,重商主义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新的经济学说即古典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

最早阐述这种经济理论的学者是威廉·配第等人,他们虽然提出了与重商主义相反的理论,但并不彻底,系统地进行论述的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正值工业革命前夜。但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消灭封建残余,巩固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形势要求他们证明资本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斯密的研究就是适应这种要求进行的。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紧紧抓住了18世纪中叶英国工场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先辈经济学家的成果,创立了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体系,从而在理论上斩断了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商品的总和;为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实行自由竞争。贯穿于《国富论》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主义思想。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利用这类产物从国外够进来的物品。”《国富论》开篇即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即大机器生产的采用方面打下了深深印迹。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由此出发,斯密把劳动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加以系统论述,以此来增加生产,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欲望;而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对重农学派有

益观点的吸收无非是要对这种劳动进行理论指导。这当然于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利。所有这些其出发点及归宿只有一个:为商品生产服务。

商品生产不同于自然经济生产。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它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生产,封建社会超经济的强制在这种生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顽强发展,使超经济强制已无法挽救自然经济的崩溃。出于维持自身统治的本能,封建统治者开始重视商业贸易,以获得丰厚的利益,从而重新武装起来。重商主义虽然重视流通领域,但强调国家干预,因而重商主义一产生即被打上封建专制经济理论的印迹。真正的商品生产,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而是以交换获取利润为目的,交换只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环节,它为实现价值服务;更重要的是生产,丰厚的利润来自生产领域。这种生产摆脱了自然经济分散、弱小、分工简陋的落后状态。斯密从18世纪高度发达的工场资本主义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其规律,从这种生产“自然秩序”出发,吸收了法国重农业学派有关国民财富不是由货币构成而是由社会劳动产品构成,放任政策是最大程度增加产品的唯一有效方法等论述,提出并充分论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斯密认为,放任政策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政策策略上的指导。在他看来,自然秩序是从人的本性产生并符合人的本性的正常的社会制度。他理解的人性,就是功利主义;正常的社会制度,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既然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符合人的利己本型,并且每个人只有自己最关心的利益,所以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也就十分必要了。

诚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应这种自然秩序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并取得了胜利,但建立的却是一种与地主大资产阶级妥协的政权,这种自然秩序的真正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却被排斥在外。它以重商主义作为其经济政策的依据,从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斯密鉴于此而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也就不仅包括了单纯的经济要求,而且还蕴含着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参与政权以直接推动有力的经济政策。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在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又为这种生产力服务;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因此经济学者创立一种有关国民经济运动的基本理论,首先要看他所处的社会的国民经济是否容许他做全面的考察。斯密的先辈学者还缺乏这样的条件,而斯密则正处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内部分工日益加强、工业革命的曙光显现之时,他就有可能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新的创见。斯密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论断。他从当时手工工场高度繁荣中看到了大工业生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预见到大工业时代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继而利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也在政策上冲破重商主义的束缚。

斯密之后进一个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乃至后来的工业化过程中,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发于当时内部分工最发达的棉纺织业,随后便迅速扩及整个轻工业、动力工业、交通业等重工业,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趋于完成,工厂制确立了统治地位。斯密预言的工业时代终于成为现实。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的进行,不像后来法德等国,是在政府积极支持下进行的;相反英国工业革命没有或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在某种程序上,这不正是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所追求的境界吗?

英国工业革命发端于棉纺织业,因为它是新兴的部门,不受旧的行会规章限制,其他封建残余很少或根本没有,政府有关限制条例也鞭长莫及;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输入印度细纱纺织品,物美价廉,而英国粗纱织品则相形见拙,英国纺制品要打开出路只有大幅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一条路可走。自由经济思想在呼唤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变化,十大机器所生产的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并最后取得优势地位,大机器工业成了英国争夺新市场的强大武器。在棉纺织业中,英国在世界上已处于垄断地位。“1810-1812年,英国棉纺织业机纱锭数为5067千枚,德国为275-300千枚,法国1040千枚,美国90-122千枚。[①]”

在海外运输和贸易方面英国同样也占尽了优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进行自由生产和贸易,扩大国内外市场。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阔的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自由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于是一场反对国家干预要求自由发展经济的斗争迅速掀起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而取得最后胜利。到19世纪初,“拥护自由贸易的理论是那样的强有力,因此这个观点的信从者队伍日益壮大……即使在我们原以为坚决墨守旧见的那些人中,这个伟大的原则也日益发展。[②]”

显然,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过程是与工业革命乃至工业化过程同步进行的。这并非历史的巧合。自由贸易政策的提出是建立在斯密对高度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的洞察和对工业革命的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指导作用和工业革命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以至于成为指导英国的经济政策之基础提供了物质保证;而这种政策的确立无疑是把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此外,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在批判继承先辈学者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开启了人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观念,从而为工业革命以致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斯密以后的英国工业革命史以及政策史的演变,无一不被打上这种理论的印迹。

斯密是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其理论当然存在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经典,是工具;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则是经济侵略

的理论的策略的依据。然而斯密理论的确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