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苏武传》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探究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 (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自我测评】 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2)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3)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5 / 21

(5)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我的收获】

【课外拓展】

关于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著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后升为栘中厩监。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苏武出使匈奴略,详见人教版必修四教材《苏武传》)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

6 / 21

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宣帝许之。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传》导学案(第三课时)

编写:王宏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章第3-6段重点词语。

2.探究第3-6段的特殊句式并做到准确翻译。

7 / 21

3.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精神。 【预习展示】

1.诵读第3-6段。(可以采取自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一人夜亡 (2)虞常生得 (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事如此,此必及我。 (5)见犯乃死,重负国。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7)宜皆降之。 (8)舆归营 (9)单于壮其节 (10)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2)本无谋 (1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14)空以身膏草野 (15)反欲斗两主 (16)若知我不降明 (17)白单于 (18)天雨雪 (19)羝乳乃得归 (20)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21)掘野鼠去草实 (22)杖汉节牧羊 (23)檠弓弩 (24)武复穷厄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第3-6段。

2.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

8 / 2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