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考调研》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20高考热点专题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考调研》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20高考热点专题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时作业(二十)

1.(2018·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题)《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 )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春秋》一书,竭力维护周代礼制,字里行间褒善贬恶,拨乱反正,体现出明确的政治意图和鲜明的政治色彩,因而有“……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说。维护周礼体现孔子政治上的保守性,A项正确。

2.(2018·合肥一中模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人们渴望重建因割据而破坏的社会秩序 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是政治上的发展趋势;D项是道家学派的主张;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只有C项符合题意。

3.(2018·合肥一中模拟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上说:“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材料反映出 ( )

A.程朱理学厚今薄古 B.汉唐儒学被程朱理学全部否定 C.汉唐儒学同化佛道 D.程朱理学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答案 D

解析 材料“洛、闽继起”是指程朱理学的形成,“摆落汉唐,独研义理”是指北宋时儒家学者不师古泥古,可见A、B两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汉唐时期佛教、道教、儒学得到发展,不存在“同化”,C项错误。故选D项。

4.(2018·成都外国语学校考前模拟)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 A

解析 B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所以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内容表明各个时期的儒家思想都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而不是要求百姓怎样,故C、D两项不正确。故选A项。 5.(2018·陕西省高考预测试题)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 )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答案 D

解析 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6.(2018·陕西省高考预测试题)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 D

解析 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伦理道德,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理学家的目的,但是都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7.(2018·南京师大附中三模试题)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 (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排除B项。“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因此选择D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8·海南省海口市测试题)“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 )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答案 B

解析 从“天主赐给的”可知A项不对。文艺复兴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不能旗帜鲜明的反对宗教,很多题材还要借助于宗教,而启蒙运动是主张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的,宗教改革与本题有关,但是“王权至上”就与材料没有关系了。故选B项。

9.(2018·南京师大附中三模试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在一本著作中写道:“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而且既然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这本著作是 ( ) A.《哲学通信》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而《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人康德所著,首先排除D项;伏尔泰的《哲学通信》重点强调哲学认识论问题,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强调如何实现国家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每个人向全体奉献出自己”、这个集体又能使每个个体“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的同样的权利”,符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因此B项符合题意。 10.(2018·南京师大附中三模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 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朱熹集》卷一百

材料四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以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君臣之名,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 (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家庭伦理放大为政治伦理。仁的基础、前提、根本是孝(悌)。

(2)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伦理道德观念源出于天,孝是天生的)。

条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儒学教育的发展,如建太学、天下郡国皆办学校;选官制度举孝廉。

(3)效果:使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影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4)观点: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时代特征:批判继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