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区域稳定-千岛湖地区区域稳定分析评价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李益-区域稳定-千岛湖地区区域稳定分析评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4.下庄-石柱村大断裂

位于浙西开化县之北与皖赣交界处,是苏庄台与钱塘台褶皱带分界。该断裂呈向南东突出的弧形,走向北东东-北东-北东东,中段与马金-乌镇深断裂合并,断裂于加里东早期业已萌生,对早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断裂东侧荷塘组厚200-300m,而西侧厚度增至500m,早寒武世大陈岭期-晚奥陶世的沉积中心长期稳定于东侧,沉积厚度为东大西小。加里东运动之后,断裂再次活动,西侧依然保持上升隆起状态,下古生界被剥蚀殆尽,暴露出古老的元古界基底;东侧沉降,下古生界得以保存。地表见宽40m左右的破碎带,强烈片理化、硅化,石英脉大量填充,并有矿化现象。晚近期活动也造成了地貌上的悬殊高差,西侧高峰耸立,而东侧相对平坦。

3.5 昌化-普陀大断裂

昌化-普陀大断裂横跨浙江北部,往西延入安徽,与休宁-顺溪断裂交会,往东经临安,过杭州之南后略偏转南东东,杭州以东至上虞一段被第四系掩盖,在余姚-宁波一线之北又复出露。据物探及地震资料,此断裂可能延至普陀。

该断裂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断裂组合的宽约20km的断裂带。这些平行排列的断裂,断面以北倾为主,倾角70-80o。由于该断裂的影响,两侧的构造形态不尽相同,南侧北东向紧密线型褶皱构造排列井然有序,而北侧同时发育线型及短轴状褶皱。断裂北侧相对向东推移,故褶皱构造及地层拖拽现象十分明显。东段直接控制柯桥,姚江谷地及顺母的东西向白垩纪盆地的形成。燕山期,沿断裂带发育了断裂型的澥浦混合花岗岩及变质岩。断裂在燕山期活动相当强烈,但断裂形成的时代下限目前难以确定,根据古中生代大体以该东西向构造带作为扬子准地台两个地层古生物区的分界及大衢山陈蔡群变质岩呈东西向褶皱分析,该断裂似应形成于晋宁运动晚期。

3.6.衢州-天台大断裂

该断裂西起常山之北,通过金衢盆地中南部,至永康象珠转向北东东,而后再度沿东西向延伸至天台,长约250km,总体为东西向。

13

航磁为东西向正异常带,呈雁行排列。布伽重力显示密集的梯度带,西段较宽,约为20km,东段较窄,约为2km。露头区可见破碎带宽600m。断裂切割古生代 、晚侏罗世及白垩纪地层。断裂形迹清晰,挤压透镜体和密集的劈理带发育,燕山晚期仍有强烈活动,与北东向构造联合控制金衢盆地地方岩组和金华岩组的沉积。喜马拉雅期,沿该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超基性岩筒,东段尚有玄武岩喷溢。

图4 千岛湖及周边区域深大断层分布图

3.7.孝丰-三门湾大断裂

该断裂由安吉障吴往南经临浦、嵊县盆地,到宁海以北伸入三门湾,走向290-310o,全长约250km。航磁反映为北西向强正异常带,

14

卫星照片和地貌也有分段显示。该断裂明显地切错了北东、北北东向的构造线,两侧与不同时代地层接触,在港口和四明山一带更为显著。西北段主断裂东北侧,北西向断裂十分发育。这些断裂带控制了铁、多金属、萤石等矿床。东南段发育在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中,地表断裂连续延伸较长,破碎带中的擦痕和劈理显示右行张剪断裂。新昌、嵊州一带上新世玄武岩的喷出活动,主要是受本断裂和北北东向断裂的共同控制,沿断裂还有许多基性岩脉侵入。断裂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于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都有强烈的活动。

3.8.衢州-苍南大断裂

该断裂西起衢州之北,被江山-绍兴深断裂截切后,又经松阳、平阳延入东海海域,长约200km。走向约320o,断面倾向不定,倾角60-85o。断裂破碎带宽40m,为一系列的挤压透镜体、劈理、糜棱岩等发育,局部擦痕显示左旋扭动,沿断裂带填充的岩脉早再度破碎。布伽重力为密集的梯度带,是莫霍面南深北浅的转换地段。松阳盆地白垩系的沉积受其控制。该断裂形成于燕山中晚期,白垩纪后期活动较为强烈。

3.9.湖州-临安大断裂

断裂位于浙西北,西南段被东西向断裂截切,往北东蜿蜒曲折延至太湖,长度大于70km,总体走向北东,断面倾向南东,倾角80o。航磁为异常与正异常的分界。断裂形成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曾多次活动,它切错古生界组成的学川-白水湾复背斜,造成东翼的大部缺失。沿断裂地带有多处酸性、基性岩脉侵入。中段有宽5-10m,长达5km左右的花岗斑岩脉侵入,并并遭破碎再充填了石英脉。

3.10.淳安-温州大断裂

该断裂横贯浙江中部,呈310-320o方向延伸,西北起自淳安洪家附近,往南东经兰溪、金华至温州,长约300km。航磁异常图上,该大断裂东南段反映为负异常背景上的正高异常点呈北西向串珠状排列;西北段呈现正负异常截然分界。卫星照片显示断续的线性影像。建德市白沙一带和金衢盆地内见一组北西向断裂断续分布,断断面常

15

具有追踪现象,断裂中有石英脉、花岗斑岩充填。该大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断裂性质曾多次转化。

3.11.长兴-奉化大断裂

该大断裂北起长兴煤山,往南东经临平、上虞、奉化而潜入象山港,全长约为275km。地表因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断裂型迹不明显,据航磁资料,沿着断裂带北西向短轴状正高异常呈串珠状排列,北东向的正异常带接近本断裂时即告中断或部分转向北西。该断裂西南侧有早古生代地层出露,东北侧早古生代地层被掩埋在第四系之下,故应属于东北盘下降的正断层,发育时期较新。

4.区域岩土体特征

千岛湖地区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应的构造系列。该地区属于江南地层区,属于扬子准地台。该区域的元古界,呈北东东或北东向分布,出露范围较小,其中前震旦系分别属于地槽型细碧岩-角斑岩、安山岩-流纹岩、复理石等建造以及陆相火山岩建造。震旦系为准地台型碎屑岩、冰成岩、碳酸盐建造。下古生界为非稳定地台沉积,寒武系为碳酸盐建造;奥陶系主要为含硅、钙质泥建造,为单一笔石或笔石、介壳混生相;志留系为碎屑岩建造;但缺失泥盆统;石炭系为滨海-滨海沼泽相碎屑岩和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建造;二叠系为浅海-三角洲相的碳酸盐和含煤碎屑岩建造;下三叠统为浅海相碳酸盐建造。

影响岩土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岩、土体的结构、岩性组合及岩石力学性质等。千岛湖地区出露的岩体主要为火山岩、侵入岩及潜火山岩。根据裸露基岩和钻孔揭示情况,区内岩体以整体块状或厚层状者居多,除沿断裂带发育有裂隙和破碎带,一般岩体很少破碎,经取样分析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95—230 MPa。当岩石受蚀变后,力学性能则大大降低,一般单轴抗压强度为74.9~89.5 MPa。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