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共产党宣言》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二章《共产党宣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共产党宣言》。1899年3月上海《万国公报》刊载节译的英国社会学家颉德的《大同学》一文就涉及到《宣言》的有关内容。1905年底,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记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第一次简要介绍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还依据《宣言》的日文本并参照英文本摘译了该书的几段文字和第二章的十大纲领全文,并作了解释。作者将该书的书名译为《共产主义宣言》。1908年3月15日,刘师培(署名申叔)在《天义报》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为《宣言》作序。此后,有关《宣言》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宣言》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斯(即马克思 ——编辑注)学研究会”集体翻译了德文版《宣言》的全文,印发了少量油印本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传阅。1920年8月,由陈望道根据日文和英文版本翻译的《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保存了一本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其中产和党两个字印反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陈望道译本在以后的20年中,多次重印,广为流传。毛泽东在1920年第一次阅读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周恩来对陈望道就说过:“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宣言》对当时在国外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0年初,蔡和森在法国先后翻译出《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在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广为流传。邓小平也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读到《宣言》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对《宣言》的需求与日俱增。《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出版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有5个中文译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北京印了苏联外交出版局出版的收有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全部7篇序言的《宣言》百周年纪念本。195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校订了《宣言》的中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964年根据德文并参考英法俄等文本再次作了校订,出版了单行本,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版本。1972年5月,新编的四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正式出版,其中收入了《宣言》的正文和马克思恩格斯写的7篇序言。1995年6月,又编辑出版了第二版。这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收载的文献作了较大调整,并按原著文字对译文重新作了校订。1997年8月人民出版

社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一卷中的 《宣言》的新译文出版了单行本。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纪念版。

【思考与练习题】

1. 如何理解《宣言》中马克思讲的“工人没有祖国”?

2. 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两个必然”的结论已经过时?

3. 当代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改变?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如何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5. 怎样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史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