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学科划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这里的“历史”,即指“人类史”也包括“自然史”。作为唯一科学的“历史科学”,不是狭义上的“历史学”,而是指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各种人文学科)。马克思指出了科学具有统一性,“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近代哲学家进行哲学思考的动因,并不仅仅是精神的和思想的力量,自然科学和大工业才是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恩格斯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一个时代的哲学,也影响科学理论的发展。尤其一个科学学科在初创期,它的基础和边界是靠哲学来建立和规定的。恩格斯批评过一些科学家,科学想脱离哲学和抛弃哲学是一种幻想。“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 “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4.科学也是生产力

马克思首次提出,科学作为要素参与了生产力的构成。“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力也以知识形态显示出来。“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直接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

5.科学发展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不是靠自己本身来向前发展的,以机器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是推动自然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因。马克思说:“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13

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恩格斯阐述了,社会生产在技术和知识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引擎。“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6.科学的社会作用 (1)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 “自然研究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2)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制工人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 “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2.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14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思想文化条件和过程

今天理解的科学诞生于欧洲的16-17世纪。在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发生了著名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运动。文艺复兴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宣扬世俗人性,批判教会神权。但丁、达·芬齐、莎士比亚、彼德拉克、塞万提斯、拉伯雷等,是其代表人物。人文主义是与当时教会人士所研究的神学、经院哲学以及以神学为依据的学问相对立的一种世俗学问,研究世俗学问的人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思潮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开始,十五、十六世纪扩展到荷兰、英国、法国、波兰,最后遍及全欧洲。人文主义者一切以人为本,提出了现代色彩很浓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观念,以对抗教会对人的束缚和压制。宗教改革是反对罗马教廷的基督教内部改革,主张成立“新教”.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是其代表人物。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为广大的底层群众的世俗化打下了基础。

为现代主义思想奠定基础的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和英国的F·培根。F·培根是归纳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蜜蜂”比喻中已经提出了实验与推理结合的方法论原则。F·培根的同时代人笛卡尔对演绎方法十分推崇,并发明了解析几何,积极地把数学方法引入到物理学研究中。尤其是笛卡尔提出的理智四条研究原则中的第二条:“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对科学有深远影响,这被认为是支配现代科学研究原则的还原论的经典表述。

西方哲学界一般认为笛卡尔完成了近代哲学的转向,他对知识确定性和基础的寻求开创了哲学认识论,而在他以前的哲学被认为是本体论的。笛卡尔从怀疑一切出发,最后发现无可置疑的是怀疑本身,进行怀疑的他,不可能对他的怀疑发生怀疑。于是,笛卡尔得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结论,对“自我”的存在确定不移,由此揭开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序幕。笛卡尔的自我确定性为“主体—客体”研究方法提供了基础,理性成为人的确定的可靠的认识能力,人成为与客体对立的主体。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现代主义的宣言,理性和科学(知识)成为人类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手段。

近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经过哥白尼、开普勒的先驱性工作,经过伽利略的奠基,在牛顿的综合下完成了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与教会主张的地心说对立);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并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发现并证明了落体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还给出了探索自然法则的方法论程序;牛顿力学统一了地上和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提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使科学知识成为可靠的解释和预言的工具,自然科学理论成为人类理性成就的典范,完成了知识的世俗化,自然科学

15

从神学和哲学的笼罩下独立出来。

2.科学的本质

英文中的“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静观的知识”,这种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相区别。日本人在19世纪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主要是基于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后来,康有为将这一翻译做法引入到中国。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科学”这这种译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表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

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就是科学的社会实践本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涉及到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的知识生产过程。

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由此形成的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3.科学的基本特征

(1)理性化的实证知识体系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证知识体系。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 “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i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和可证实性的特征。

(2)以感性基础的生产知识的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客观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生产知识的活动。知识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