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6份试卷)上海市杨浦区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历史6份试卷)上海市杨浦区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7.(15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前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鄭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維不宁”。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贷”。万历十五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世贞的为官品质。(8分)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4 25 A 26 B 27 C 28 D 29 A 30 C 31 C 32 B 33 B 34 A 35 D

24.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朝的内外朝制度,从汉武帝开始设立,A项时间错误;汉朝台阁官员权力虽大,但职位不高,B项“位高权重”不准确;内外朝制度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权力博弈关系,故C项正确;这制度与地方无关,故排除D项。

25.A【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两宋都堿都随着政权灭亡而衰落,故A项正确。古代有些城市的经济职能是比较强的,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26.B【解析】我国魏晋南北朝以后就出现了“三教合一”局面,故A项时间不对。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江南儒家士大夫并不太区分儒、道、佛三教,儒家排斥佛、道大多是利益纠纷,而信仰上却存在一致性、共通性,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前半截材料,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宗教化倾向,而不是世俗化、普及化,故排除D项。

27.C【解析】A项时空有误,“前资本主义时代”只有朝贡体系符合。朝贡体系中“万国来朝”“天下共主”,中国不承认各国具有平等地位,条约体系下西方国家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两种国际关系有着各自特点的不平等性质,因此B项错误。朝貢体系下,中国在强调尊卑秩序的前提下,对藩属国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不侵及他国内政,体现了儒家的王道德行;而条约体系中,西方列强为了谋求特权,其建

立伊始便充斥着“武力”“凌弱”的霸道暴举,因此C项正确。D项中的“符合”表述不准确。 28.D【解析】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各种团体、政党纷纷建立,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D项正确。A项中“完善”表述不准确。政党斗争会影响中国政治走向,不能说“决定”,故B项不准确。材料无法反映“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故排除C项。

29.A【解析】由材料“1925年…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可知,体现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共逐渐认识到合作不是合并,应在国共合作中保持党的独立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30.C【解析】从材料信息“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冋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可知C项符合题意

3l.C【解析】材料表明农业比重下降,而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比重逐渐上升,比重差距呈缩小趋势,因此C项正确。中国的工业化早在洋务运动中就拉开了序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民物质生活变化的直接描述,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各经济部门的比重还有较大差距,故排除D项。

32.B【解析】材料讲的是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一神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力”,说明B项正确。

33.B【解析】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美分别提出了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脑瓜子”和¨钱袋子”的比喻,指的是从智力上讲,英国计划更胜一筹;但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最后胜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人对自己的方案十分自信,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美英提出的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D项“贸易”二字有误。

34.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在二战后初期采取的是過制、削弱日本的政策,但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转而扶持日本。B项“一直扶持”表述不准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

35.D【解析】从“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等信息,可知这一画派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是后印象画派。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41.(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启蒙运动的扩展;德意志分裂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6分)

内涵:宣扬民主、科学、理性、宽容、进步;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启蒙思想与民族意识共生。(4分)

(2)相同: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民主、科学、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都力图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2分,任答一点即可)

不同: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旧文化。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强调统扩张;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8分)

评价: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加强了民族自信,有利于德国统一,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