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4.2 蜀道难(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4.2 蜀道难(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双基限时练(十五) 4.2 蜀道难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只有一个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猿猱 蹂躏 杂糅 煣以为轮 矫揉造作 B.货栈 飞溅 信笺 流水浅浅 设宴饯别 C.嗟叹 切磋 蹉跎 搓手顿足 山势嵯峨 D.笑靥 梦魇 餍足 义愤填膺 查抄赝品

解析 A.猱:náo,余读róu。B.zhàn|jiàn| jiān|jiān|jiàn。C.嗟:jiē,嵯:cuó,余读cuō。D.yè|yǎn|yàn|yīnɡ|yà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壑雷 峥嵘崔嵬 山势嵬峨 扪心自问 B.倚绝壁 毅然绝然 不过尔尔 如此而已 C.萦岩峦 飞湍瀑流 一曝十寒 获益匪浅 D.仰肋息 磨牙吮血 磨拳擦掌 蚕丛鱼凫

解析 A.嵬峨—巍;B.绝然—决;D.肋—胁,磨拳—摩。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面段落画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蜀道难》这首古风是李白的惊世之作,诗人以其________、雄健奔放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蜀道逶迤、________、高峻、崎岖的险要地势,描绘出一幅巍峨雄奇的蜀道山水图。它集司马相如的________与屈原的________于一体,想象宏阔而飞动,壮景夸张而凝练,文气浩荡,横空出世,傲然高耸于大唐的诗空,引得历代文人为之折腰。

A.变化莫测 奇丽 汪洋恣肆 雄奇瑰丽 B.变幻莫测 峥嵘 汪洋恣肆 雄奇瑰丽 C.神秘难测 挺拔 汪洋恣肆 雄奇瑰丽 D.变幻莫测 峭拔 雄奇瑰丽 汪洋恣肆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C.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解析 D.比喻,其余是夸张。 答案 D

5.读《蜀道难》,如从画廊经过,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其阔大的意境,逼人的气势,使你触目惊心,叹为观止。对于这首诗的意境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实是罕有其匹!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蜀道中所见:仰望眼前最高峰时,只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俯视山谷,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1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游人翻越顶峰以后的情形:游人在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途中所见之景。画面凄清:空山古木,子规悲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蜀道峭拔难行的气势更加摄人心魄! 答案 A

6.下列对《蜀道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完成7~9题。

噫吁嘘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衬。极写山势高危,状蜀道难行。山高得连黄鹤也不得飞度,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难上加难。

8.诗人主要从哪两方面摹写青泥岭难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以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难行之状如在目前。 9.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次都有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文中出现三次,作用各不相同。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受,也使气势更加突兀;在中间,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作的作用;在结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使全诗这样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所写《剑阁赋》,完成10~11题。 剑 阁 赋 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沦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雁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10.这篇赋写了哪两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第二,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 11.《剑阁赋》比《蜀道难》少写了哪一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蜀道难》中有对蜀地豪雄割据,战乱频频,战祸惨烈的描写,这既是历史的回顾,又是现实的危机和未来的推测,起到申诫的作用。《剑阁赋》没有这样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洛 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 “洛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1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面对美景,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清,感慨万千,抒发了作者对好景不常、繁华已逝的感慨。

1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了对比的手法,拿往昔繁盛的金谷园引出今日的洛桥,用已逝的繁华与今日的冷清形成对比,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2)借景抒情,借柳在春风中的婀娜多姿,来写洛桥的冷清和自己的孤单,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别 匡 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3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 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 14.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首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次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②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诗人 “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

15.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胸怀天下的大志)。②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 夜 吴 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6.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相近即可)

17.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四、语言表达

18.翻译下面文字,并对此段内容作简单的评价。

4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译文:只有这是蜀地的门户,是那样的牢固和稳定,这就是剑阁,像墙壁一样直竖千仞。……一个人拿着兵器,万人徘徊不前。这样险要的地方,不是亲属决不能让他处在此地。 评价:没有绝对的堡垒,只有永远的忠诚。只有群臣一心,才能固若金汤,如果君臣离违,“长城”的大门也会被攻破。

19.假如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

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行”是“知”的证明。行动和实践,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易行难,人类前行时所踏出的每一步,都历尽了千辛万苦,凝结着血汗与泪水。所以,“行”比“知”更难。 2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黄鹤楼上,太白把酒临风,极目远眺;鹦鹉洲上,芳草萋萋;汉阳城外,树木葱葱。登时,太白逸兴遄飞,诗兴大发,叫店家拿来笔砚,缓步走到题诗壁前,举手挥毫,陡然发现上面已有崔颢的题诗,细吟后,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搁笔飘然而去。

请以李白的口吻,为他搁笔配一段旁白。

要求:准确反映李白当时心情;符合人物性格;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6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诗在上,让人有景难道,可惜未能躬逢其时;否则,煮酒论诗,岂不快哉?既有此妙诗,吾辈又何须画蛇添足?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