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方案(现投标,最新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方案(现投标,最新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杭州湾大桥中引桥工程 投标方案

§2、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2.1 工程概述

§2.1.1 工程规模、技术标准 1)工程规模

杭州湾大桥工程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向北通往浙江嘉兴,湖州和上海、江苏、山东、京津唐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南通往浙江沿海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绍兴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充分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和聚焦功能,促进上海的发展,加强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带动和促进浙江、上海、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

杭州湾大桥起点,为嘉兴海盐杭州湾北岸的东西大道和乍嘉苏高速公路附近,由北至南跨01省道,杭州湾北海塘、杭州湾海域、三北浅滩、慈庵东东十塘、九塘、八塘横江等,终点位于八塘横江以南约500m处,大桥全长36km,其中海域部分长31.5km。其中中引桥处在南北航道之间,范围为K53+997.00~K63+297.00m,全长9300m,位于杭州湾海域中北部,河床平坦,水深条件较好,适合于水上型船舶作业。中引桥无通航要求,桥面高程较低。

2)技术标准

① 道路等级: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 ②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③ 设计车道:双向六车道,行车道宽度333.75m(单向) ④ 设计荷载:汽—超20级,挂—120 ⑤ 最大纵坡:≤3% ⑥ 桥面横坡:2% ⑦ 设计洪水频率:1/300 ⑧ 设计寿命:≥100年 ⑨ 停车视距:160m ⑩ 通航标准;无通航要求

11 地震设计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结构按Ⅶ度设防。 §2.1.2 水文、气象 1)水 文

……………………………………………………………………………………………………………………………….. 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 - 9 -

杭州湾大桥中引桥工程 投标方案

杭州湾为喇叭口海湾,受海水潮汐影响,呈现出浅海半日潮特征。湾内高潮位湾口至湾顶逐渐增高,低潮位则逐渐降低,潮差相差增大,北岸高潮位略高于南岸,低潮位则相反,北岸潮差略大于南岸。

潮汛特征值如下:

最高最潮位:5.54m(1997.8.19) 最低低潮位:-4.01m(1930.9.24) 平均高潮位:2.52m 平均低潮位:-2.19m

最大潮差:7.57m(1962.8.2) 最小潮差:2.39m 平均潮差:5.30m 平均涨潮历时:5:27 平均落潮历时:7:06 涨潮断面平均流速:3.77m/h 落潮断面平均流速:3.41m/h

杭州湾地处中纬度,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当天文大潮与台风相遇既形成台风暴潮。历史上几个最高潮位均与台风有关。表现特征为湾内台风增水值大,风暴潮水位高,并伴随大风浪和暴雨。

乍浦站年极值台风增水频率统计

频率(%) 台风增水(m) 0.33 2.68 1 2.25 2 1.98 5 1.63 历史最大 2.35(1956.8.2)

桥位设计水文特征值(2002年)

频 率(%) 设计高潮位(m) Vf(m/s) Ve(m/s) ……………………………………………………………………………………………………………………………….. 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 - 10 -

0.33 6.15 2.68 2.02 1 5.80 2.62 1.97 2 5.55 2.56 1.93 5 5.30 2.50 1.88 杭州湾大桥中引桥工程 投标方案

2)气 象

杭州湾地处30°N附近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该地区降雨除雨季相对集中外,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降水。一年中有三个多雨时期,一是春天的春雨(3~5月),一般为小到中雨,二是初夏的梅雨(6~7月上旬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较集中,三是9月的秋雨,形成绵绵秋雨,雨量通常为小到中雨,偶有暴雨,杭州湾由于处于季风区,其特征为冬季(1月)风向集中于西北方位,春夏两季风向侧集中于东南方位,秋季风向分布范围较广。杭州湾位于浙江北部沿海地区,台风影响大,以8月份出现最多,台风所带来的风、雨、潮破坡力极大。

气象特征值调查表(乍浦1954年~2000年)

项 目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气 温 (℃)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累年年最大降雨量 累年年最小降雨量 降 雨 量 (毫米) 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累年月最大降雨量 累年日最大降雨量 累年最长连续降水日、降水量 累年年平均蒸发量(毫米) 风 (m/s) 相对湿度(%) 累年实测最大风速 台风影响风力(级)、极大风速(m/s) (1)月平均相对湿度 (7)月平均相对湿度 累年最大积雪深度(cm) 累年年平均结冰日(天) ………………………………………………………………………………………………………………………………..

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 - 11 -

特 征 值 38.4 -10.6 3.7 28.2 1754.2 790.7 1220.2 569.3 276.4 20天、203.7 1304.0 20.3 11级、32.2 80 83 15 46 日 期 1988年7月17日 1977年1月31日 1954年 1967年 1999年6月 1977年8月22日 1992年 1972年8月17日 1982年7月30日 1964年2月20日 杭州湾大桥中引桥工程 投标方案

§2.1.3 地质、地貌、地震 1)地 貌

中引桥处在南北航道之间,全长约9300m,位于杭州湾海域中北部,河床面平坦,高程-10.00~11.00m,水深条件较好。

2)地 质

本区段地层分布由上至下为:

①;②2层:亚砂土,饱和,松散~稍密。

②;③2层:灰色淤泥质亚粘土,饱和,流塑~软塑。 ③;④1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流塑~软塑。 ④;④2层:粉砂层,稍密。 ⑤;⑥层:亚粘土,软塑~可塑。

⑥;⑦层:粉砂层,中密,中间夹有粘土层,是较好的桩基持力层。 ⑦;⑧层:粘土层,饱和,可塑。 ⑧;⑨层:粉砂层,局部为细砂,饱和。

本区域软土层较厚,一般情况厚20~25m,其上有一层6~8m厚亚砂土,起动流速低,易流动。

3)地 震

中引桥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震构造单元的接触地带,其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沉降和堆积为主的基本特征,北岸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南岸以大面积整体沉降为主,但强度弱,区内不存在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地壳变形等区域梯度带,也不存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场区内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构造条件。处于地震地质相对稳定性较好的地段。

§2.1.4 工程范围

本标段位于南北航道之间,范围为K53+997.00~K63+297.00m。全长9300m,包括沉桩、承台及墩身主要工程量包含:

C40混凝土:96466m3 C20混凝土:9348m3 钢 筋:6238t 预应力钢绞线;10366.4t 钢 管 桩:218268m

……………………………………………………………………………………………………………………………….. 中港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 - 1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