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宜宾县高场镇青云小学 杨运明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困扰着当今世人的六大危机,即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和生态失衡。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调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引起社会关注。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代替对抗,人对自然的依赖亦应是征服与掠夺代之于有序补偿和保护,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作为能动者的人类不仅要追求满足自身发展或当代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能量,也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生产力,以及为恢复和增强环境生产能力所需给予的能量补偿和保护,以便保障未来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仅追求物质的享受,也需要非物质化的人文精神陶冶和回归自然的情绪感染,以促进自身生命力的健康发展。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内,寓于教学中去呢?这是时代对我们广大生物教师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伦理道德,是当代人素质及更深一层能力在科学修养、精神价值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体现。人类与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不断追求。60年代以来,工农业不断发展,极力追求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利益,不惜毁林建厂,毁林造田,随意倾倒工业垃圾等,大大地污染了水源和大气,使社会环境脏乱不堪。人们对自己的欺诈蒙骗、背信弃义以及无视环境卫生嗜食野生动物等等行径,将不再心跳脸红、内疚和愧悔。这种以人类目的,人类利益作为终极而唯一的价值指导思想,使人的精神、伦理、道义、美德等崇高的一面被忽略或异化了。人失去了自然这一亲密的伙伴,使之对立起来,造就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这实质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人从自然中来,人只有与自然共生、共行、与自然对话才能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得到生命的全部,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生态文明。

二、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环境与生物”部分讲,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而复杂的多极大系统,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有生物和非生物(无机环境)构成的。大气、水和土地的各种不同的组合组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无机环境,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各种生物完成自己的代谢作用,维持其生活和繁衍过程。工程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

1

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及信息工程环境等。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社会环境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构成的。其中涉及了许许多多的生态学知识,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更加丰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应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观念,结合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例如,1998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在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中,就向学生简单的剖析了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起始教学中就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意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关键是教师应做一个宣传生态文明的有心人,不时地给学生以生态文明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生态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差,资源观念淡漠,是当前人们不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环境资源知识作好充分准备。

讲解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国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要获得可持续利用,有赖于国人对它们的切实保护。事实上,人离不开动物。在各章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例如讲动物方面,我国鱼类有近2000多种,占世界10%;陆栖脊椎动物2000多种,占世界总数10%以上,其中鸟类有1660种,占世界种数13.5%左右;并拥有珍稀品种丹顶鹤、褐马鸡、朱鹗、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大熊猫等。植物方面,北半球所有的植被类型,在我国几乎可以见到,种子植物有2700余属,30000多种,森林树种2300种,世界上现有种子植物的木本属中95%见于我国,而银杏、水杉、金钱松、珙桐等还是我国特有种类。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对生物资源有了初步认识,产生学习和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愿望和兴趣,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祖国丰富资源的种子。

同时,也实事求是向学生指出当前我国资源面临因境,我国森林仅占世界的4%,由于人为因素,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13%下降到8%左右,长江沿岸更为严重,内蒙古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不再,取代的是黄沙连片。大量的野生动物、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如鸟兽类中的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朱鹗、象、扬子鳄等20多种濒临灭绝境地,以此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并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美德。

四、开设生态兴趣小组,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目前的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决定了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生物学科的特长,积极创设第二课堂,以吸收那些兴趣爱好广泛,对生物有独特偏爱的学生进

2

入生物兴趣小组队伍。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生物的兴趣,另一方面以他们为生力军,成为校园生态文明的小小宣传员和倡导者,以带动全校师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

兴趣小组的活动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我们的做法是:①传授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因。②专题介绍目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白色污染、自然资源破坏。③结合世界日,如3月23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师生共同收编资料,利用墙报或黑板报的形式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知识。④从校园环境入手,提合理化建议。美化绿化校园,建起高标准的“琢园”。 ⑤利用节假日,开展以环保为中心的社会调查,撰写环保小论文。

五、结合实际,认识环保重要性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这章中,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讲述三废污染,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是世界排出三废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的废水、废渣、废气未经任何处理便排到环境中,对环境生态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1998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一半在中国,这些城区中空气悬浮的微粒和硫磺含量是世界最高的,大大地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山西太原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8倍,济南接近7倍,北京、沈阳接近6倍,至于so 的含量,重庆最高,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7倍。我国每年天空中要接收2000万吨尘埃,1500万吨so。受大气污染全国有600多个城市,符合国家一级大气质量的不到1%。水污染也相当严重、例如“工业三废”对广州珠江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水源锐减,现广州市饮用水70%只能靠一条小小的流溪河,全市综合用水大大超标,每人日达541.27升,占全国之首,加大每年供水缺口50~55万立方米,使一个环抱珠江和多雨的羊城被国家列为“缺水”之都。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和废油污染使昔日一些优良渔场的鱼业资源几近衰竭,使大亚湾留不住名贵的鱼虾,昔日鱼虾满仓的景象成为美好回忆。

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

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环境自然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学生,究竟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拒食野生动物”、“提倡观鸟,反对关鸟”、“提倡垃圾分类投放”等,小事随手可做,但这些小事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方式在有时的确很难改变,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可塑性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

3

方是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生物教学按照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教学方针,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灵活地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有心去做,一定能为实现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七、加强法制教育,保护资源和环境

现代社会应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国家已经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法令、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决心为保护全球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尽量多收集有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令法规的原始资料,或以课堂渗透的形式,或以讲课的形式,或以印发宣传资料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最终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服务。

参考文献:《初中生物教学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与研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