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培养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轮虫培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泥鳅活饵--褶皱臂尾轮虫培养

黄爱丹 2012092616

摘要: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鱼类、虾蟹类等的重要天然饵料生物。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通过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作为泥鳅的饵料。

关键词:泥鳅、褶皱臂尾轮虫、生物饵料、培养方法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目的

以泥鳅为例,轮虫这个活载体,可以传递泥鳅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幼苗轮虫种的分离与保种在已有轮虫繁殖的场所,便于大量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主要过程

海边小水体、小池塘、半咸水坑洼处、冷库周围小坑洼处,用浮游生物网(250目以上)捞取浮游生物样或取底泥,加半咸水或海水(盐度15~25)浸泡后,经60目筛绢过滤,滤去大的砂粒、杂质,再经过80目筛绢进一步滤去杂质,剩下泥质物再经过250目筛绢滤去细泥后,把留在250目筛绢的样品放在水槽内,水温控制在25℃,经5~7天,孵化出轮虫,用250目筛绢捞取,在解剖镜下用细吸管吸出轮虫,继续培养后再经2~3次分离,除去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再把分离出的轮虫按l~2个/ml接种到保温性能好的水槽(池)内,或水族箱内,水温控制在25℃,投喂单胞藻,每天搅动水体或间断充气,当密度达100个/ml以上时再扩大培养。轮虫一般采取保存冬卵的方式进行保种。目前苗种生产单位一般不需要分离保种,可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取得。另外,目前已有专门的销售轮虫冬卵的单位,可以购进轮虫冬卵进行孵化、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方法 1.室内培养

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培养水池(槽)为1~6Ⅲ3的小型水池(槽)和20~50m3的大型水池(槽)。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而决定所采用水池的容量。也可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

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ml,培养效率高,能较长时间稳定培养,有计划地生产。

间收法培养多用大型水池(槽),培养周期长,密度低,维持在100个/ml,日采收率在20%左右。劳动强度低,每天只要采收所需要的轮虫后,再加入相应体积的藻液或海水即可。培养稳定性差,易发生原生动物污染。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含有小球藻的海水(含小球藻2000万~2500万个/ml),放入培养池中作为培养水,然后加入淡水和海水,调整其相对密度为1.017~1.018,小球藻浓度为1000万~1500万个/m1,升温至20~28℃(50立方米大型池一般不加温),轮虫的接种采取连续接种方法,开始密度为100~300个/ml,2~9天后增殖到200~600个/ml,这时全量采收,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下一次培养的原种,再加水,用小球藻培养。当水体内小球藻被摄食,水色变淡时,如果有充足的小球藻,可继续投喂小球藻,如果小球藻供给不上,可投喂面包酵母或油脂酵母。投喂量,可按每100万个轮虫每天投喂1~1. 25g酵母,日投喂2~3次。

轮虫的采收方法,可用水位差虹吸式,用200目尼龙筛绢网接滤;或用小功率水泵(0. 25kW、o.4kW)抽取,用网接滤;或用200目锥形网捞取。

2.室外土池大面积培养

用单胞藻培养池2个,面积5亩以上,池深1~1.5m;轮虫培养池4~5个,面积3~5亩。每年3月上旬,清理单胞藻培养池中的杂藻,然后先进水40~50cm,施尿素lOmg/L、过磷酸钙Smg/L,每周施2次,到后期水色较深时减少施肥量。与此同时,对轮虫培养池清池,用漂白粉500mg/L,全池泼洒,2~3天后用1 5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l0~50cm,然后施尿素lOmg/L、过磷酸钙5mg/L,接种轮虫。等轮虫大量繁殖后不再施肥,而从单胞藻池抽取藻液,经150目筛绢过滤到轮虫培养池,使单胞藻含量在5万~10万个/ml,要经常检查轮虫的生长情况,随时捞取水面上的浮物。采收可用口径40~50cm锥形网(200目)拖捕。

3.高密度大批量培养轮虫

用一般方法培养轮虫,轮虫的增殖密度一般为200~300个/ml。因此,在苗种生产巾,饵料培养池的而积占了整个育苗场面积的68%以上,而用于仔鱼培育的面积仅占32%以下,从而增加了苗种生产的成本和制约了苗种生产的提高和发展。为此,日本的吉村研治等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找到轮虫高密度培养中阻碍轮虫增殖的主要原因和防除方法,研究开发出轮虫高密度培养系统。

①阻碍轮虫增殖的主要原因

a.在培养水体中,轮虫的饵料不足; b.在培养水体中,溶解氧量不足;

c.在培养水体中,非离解氨(N H3 -N),即氨态氮毒性的影响; d.培养条件不适合;

e.在培养水体中,受悬浮物质的影响。

②解决办法

a.增加培养水体中轮虫的饵料密度,用浓缩的海水小球藻(达到100亿个/ml,容积比约150ml/升);淡水小球藻(经维生素Bl 2强化)100亿个/ml,容积比600ml/L,可使轮虫密度达4000个/ml以上。

b.充气采取充纯氧培养水体中,如果轮虫密度高,会造成培养水体中溶解氧量不足,同时NH3-N毒性增强,两者协同作用,会阻碍轮虫的增殖。如果采取强烈充入空气,也会阻碍轮虫的增殖。因此,通过充人纯氧,充气量虽然小些,也能补充培养水体中溶解氧量的不足。可使轮虫密度达到2万个/ml。

c.降低NH3 -N浓度,NH3 -N浓度超过4mg/L会发生慢性中毒,使轮虫的增殖受到明显阻碍。当培养水体中NH3-N浓度超过20~25mg/L时,轮虫会发生急性中毒而造成轮虫死亡。NH3一N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当NH3-N浓度达2.1mg/L时,会对轮虫增殖带来恶劣影响(慢性中毒);24h半致死浓度为17mg/L(急性中毒)。在酸性环境下,NH3-N存在率降低。所以,在培养水中添加盐酸,控制pH值为酸性,即可将毒性强的NH3-N变成毒性低的解离氨,可使轮虫培养密度达到3万~4万个/ml。

d.适宜的培养条件保持水温在32℃,pH值在7左右,单位投饵量在每个轮虫每日5万个细胞,可获得最高的增殖率和饵料转换率。

e.培养水体中悬浮物质在高密度培养轮虫时,培养水体中悬浮物的增加,会堵塞轮虫采收网而难以采收,而且悬浮物随着单位投饵量的增加而增加。可采取将培养水体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另外,可将投饵量控制在每个轮虫每日2.5万~5万细胞。

采取以上措施,可使轮虫的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00倍以上。

天然轮虫的捞取、淘洗方法

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如山东、河北、天津,尤其是河北省黄骅市,唐山地区的丰南涧河、黑沿子及南堡等地繁生有大量的天然轮虫,种类很多。其中有淡水和半咸水种类,如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大小不一。这些自然轮虫大都生活在沿海高潮区水洼、池槽,特别是在那些池水平静、肥沃、有淡水注入的地方,如水产冷库周围的坑塘、渔获物晒场周围的水沟、池塘,池水盐度10~18,一般春季水温在15℃以上会大量繁生。直观群体,呈橘红色。

①天然轮虫的捞取

春季,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选择无风,天气晴朗,当天的9~16时,天然轮虫会上浮、聚集,用200目筛绢做成的浮游生物网,在轮虫密集处拖捕,带少量水倒入桶内。对于那些天然轮虫大量聚集呈鲜艳橘红色或褐红色的水体,可直接用塑料桶舀取。捞取一定量后运回育苗室。

②天然轮虫的淘洗

由于天然轮虫生活在水质肥沃的水域,水内含有许多污物、杂质,必须经过多次的淘洗后,方可投喂。首先,将捞回或收购的天然轮虫取样,在解剖镜下观察,看是否死亡。然后,用40目筛绢网过滤,滤去杂草,大的泥沙等。再用80目的筛绢网滤去较小的泥沙。最后,将过滤后的天然轮虫放在200目筛绢网里,使用苗种培育用的砂滤海水经过多次淘洗,直至滤出的水和苗种培育用水水色相同(无黑色水流出),漂捞出上层的结成团絮块状死亡轮虫,然后放到强化池(槽)再经营养强化后,即可投喂。

轮虫的2次培养轮虫的2次培养可用海产小球藻,尤其是用浓缩的海产小球藻对轮虫进行12~24h的2次培养,可使轮虫的∞一3系不饱和脂肪酸从开始时2%提高到20%,可大大提高培育苗种的成活率。也可以用油脂酵母对轮虫进行2次培养,投喂量为100万个轮虫需要投喂0.25~lg油脂酵母。也可以同时投喂海产小球藻和油脂酵母。其培养时间和投喂量,因各单位采收的时间和投喂培养方法不同而不同。

轮虫经过2次培养后,在给仔鱼投喂之前,需要再次进行营养强化。

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