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绪 论 关键词:

毕生 发展 心理年龄特征 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作品分析法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

(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发展特点和规律。

发展 心理的发展 规律 特点 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抽象性)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随意性)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个性)

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书81页) 3.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对同一个个体而言的。首先表现在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次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的非等速性上。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关键期和危机期

关键期是指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和顺序。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4.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二)与发展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位置、分支 1、与之关系密切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指导。 2、位置、分支

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里的“儿童”是广义的,指从出生到18岁左右的青年初期)、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包括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其中儿童发展心理学占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个体的心理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内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基本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为什么要研究儿心?) (一)任务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任务是紧密相连的。 儿心的研究任务在于: 1、阐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二)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的原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一些理论问题: 1、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3、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4、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三、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3、为婴幼儿保健、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服务。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类型的选择 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查明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 特点: 1)可以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量变、质变) 2)研究的时间具有延续性; 3)对象较少、固定、代表性较小; 4)研究不能重复进行,无法验证研究成果。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水平进

行研究。 选定三个年龄的儿童——两个月的、五个月的、八个月的,把毛巾分别放在他们脸上作为自变量(刺激变量):两个月的儿童盲目地全身挣扎,五个月的儿童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八个月的儿童则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并且觉得好玩。 特点: 1)省时间,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儿童进行比较研究; 2)可以大量的研究;

3)可以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研究一个点、一个面;

4)看不到一个儿童系统连续的变化发展,不易看到发展中的关键点。

现在的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说儿童越多,所得的平均结果越可靠。 3、聚合交叉设计 在几个月或几年时

间内对不同年龄群 的被试进行反复研

究的一种设计假定想研究6—12岁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可以从

2002年开始测量一个6岁的样本和一个8岁的样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两个儿童样本,一个样本生于1994年,一个样本生于1996年,对他们从6岁追踪观察到12岁。这种设计使研究者能通过比较生于不同年代的同年龄儿童,来评估是否存在同辈效应。如果不存在同辈效应,这个设计中的追踪比较和横断比较能使研究者得出一个有关发展变化的强度和方向的强有力的论断。

三、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定义:在自然的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儿童的言语和行为的表现,并根据此来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和规律。观察法是研究儿心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最原始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长效的研究方法。 注意的问题: 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明确观察的问题和记录的要求; 2)选择好被观察者,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的对象。 3)观察应该做到客观、真实、准确。注意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反复进行。 观察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法

定义:根据研究的目的,改变或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心理活动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种

特定的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类:在儿童心理学上常用的实验法有:

自然实验: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教育心理实验是自

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把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别创设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要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

例如,在研究儿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发展的特点的时候,常常采用实验

室的实验方法。

想一想:

在不可能让所有的家庭都不看电视的情况下,父母采取什么措施来尽量减少电视暴力节目对小孩子的危害?

你自己制定一个自己的计划。 (三)测验法

它是根据现成的量表和测验程序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如:智力测验,人格方面的测验等。年龄小的儿童一般用于个别测验,大些的可团体进行。如要确定一个儿童的智力是否超常或落后,心理是否正常,就需要用比-西量表、韦克斯勒量表等测验。 测验法的优点是能对研究对象量化,比较客观。

缺点是使用的测验要求信度高、效度高、实用性强,并且对实施测验的各个环节要求标准化,这在实际研究中有一定的难度,不易达到高度的标准化,因此,量表的使用也不能绝对化,而应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四)相关法 研究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共变的一致程度。研究变量x、y是否一起变化。如果当变量x变化时,变量y也相应地变化(或增大、或减小),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是相关的。 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分布在±1之间。具有方向性,正号表示两个变量的同向性,负号表示两个变量的反向性。但相关程度的大小则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r=︱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相关,当绝对值减小时,相关程度也减小,而r=0时,则表示两个变量毫无关系。 (五)其他方法 1、谈话法 定义:通过与儿童谈话,分析儿童心理现象。

如与幼儿进行“星期天你作了什么”的谈话,再与他们星期天的实际活动加以对照,就可以研究儿童的言语、思维和记忆。

皮亚杰通过分析儿童的谈话记录,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他认为掌握与儿童谈话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回答可以分为五种:随机的、假想的、暗示的、自由的和自发的。这五种回答可以最好反映儿童的心理特点。 滚落实验:通过直观活动的方式要儿童说明使球滚落的原因。 2、调查法

定义: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探讨心理活动发展

变化规律的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也是调查的一种方式。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此法。 如:⑴当代高中学生的理想观 ⑵给概念下定义:了解小学生字词概念的发展趋势。公园、铅笔、 大象、老师、社

会主义、矛盾。

3、作品分析法 定义:对儿童的日记、作业、图画等进行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