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教案课件1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应用文写作教教案课件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请示什么问题;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 怎样来解决。 4、 常用的结束语: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敬请批准。 六、写作注意事项:

1、写“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 多头请示易使主办与协办者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延误审批时间,或者由于两个 上级机关的批示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

2、请示的事项要具体、明确 3、禁止在报告里,顺便请示事项

4、语言要谦恭,不生硬:当否,请批示 七、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共同点:同属上行文

区别: 文种 处理办法不同 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 办件,必须及时做出“批复” 事前行文 报告 阅件, 可做批示也可以不做批示 事中或事后行文

批复

定义: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特点: 与“请示”是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 分类: “批复”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

核准性的“批复”--主要用于审批应由上级批准的具体问题,完成某一事项法定 的组织手续,其内容一般都很简单,大都是表态性的。

指示性的“批复”--即在审批某一问题的同时,并就此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相关的 指示,要求下级照此执行,此类“批复”一般篇幅较长。

答复性的“批复”--就法规政策方面的事宜做出批复性的回答。 写作注意事项

(一)针对性要强。

“批复”要紧扣下级 “请示”来文制发,一般首先要引“请示”的来文时间、 标题和发文字号,然后根据所提请审批的事项,亮明态度,做出或同意、或不 同意的表示,凡属同意一般不必再写理由。

(二)严格掌握行文对象。

“批复”的行文对象是来文请示的单位,中间转报的“请示”,批复时应行文给转报的机关,也就是说“批复”不可越级行文。当“批复”的内容具有普遍指 导意义拟抄送给其他下属单位时,也只是抄送给直属的下一级机关,一般不再扩大。

(三)灵活运用结构形式。 文字短小的“批复”多采用“篇段合一”,文字稍长一些的,可采用“分条列项” 或“撮要分条”的结构形式。 (四)坚持一文一事。

(五)有一份“请示”就应有一件“批复”。应一一对应。

按照办文规则,不管请示的事项同意与否,都应明文做出批复。

函是最常用、最易用、最易用错的文种之一。 一、 使用场合:非隶属关系 接洽、商洽工作 征求意见 催办有关事项

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 回复询问 二、 特点:

1、行文关系多样:平行文、上行文、下行文,使用范围具有广泛性。 2、格式灵活:无严格的格式 3、一事一函

4、篇幅短小、语言简洁 三、 分类:

从形式看公函:有编号、文件头,要备案,应用面窄 便函:无编号、文件头,要备案,应用面广,此不属于正式公文

从内容作用上看, “函”主要有以下5种:

1.申请函,即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的函。 2.商洽函,用于请求协助、商洽解决办理某一问题的函。

3.询问函,上下级或同级之间均可使用,如上级向下级询问工作情况或某一具 体事情,下级向上级机关及主管部门询问有关方针、政策、规定和工作中遇到 界限不明确的问题等。 4.答复函,上级答复下级询问、平级相互答复询问事宜及审批答复申请函时使 用的函。 5.告知函,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通知事情时使用的函,其内容均属周 知事宜,不得带有指挥的性质。 四、 函的写作:

1、 询问函、商洽函的写作: 缘由部分:提出询问、商洽事项 陈述具体内容

2、 请求批准某种事项的函: 请求批准的缘由 请求批准的事项

请求语:习惯用语:可否,请函复

以上意见,请予函复 以上意见,请予批准

3、 答复函: 引述来函的标题、文号 答复事项

结束:特此函复

五、 写作注意事项: 1、开门见山,直陈其事。

2、语言谦和,禁用命令、指示语气。

3、应根据具体内容,推断对方见函后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写法。 以答复函为例,假若属于肯定性的,开头就可以将答复的内容提出,假若属于否 定性的,开头则需要先简明、恳切地说明理由,最后表明否定态度,使对方感 到否定是正常的、合理的,不致产生误解和反感。

4、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误用“请示”的原因: 一是没有搞清 “请求批准” 和 “请示” 的区别, 以为既然是请求批准就理应用 “请 示”。 二是误以机关级别的高低而不是以隶属关系来划分是否是“上级机关”。 三是认为,请求人家批准,就应该客气,有“请示”、“报告”比用“函”显得 对人家尊重。

会议纪要

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的议定事项、主要精神—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与会议决议、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公报等,同属会议文件, 但它们产生的方式和各自的作用不同。

一、 使用场合: 记载、传达会议的议定事项、主要精神。属于行政公文。 二、 作用:

1、向上级汇报会议的情况

2、向下传达会议的精神并贯彻执行 三、 特点:

1、纪实性:内容真实,不能乱造

2、概括性:整理、综合、概括—会议概况、主要精神 3、规定性:有约束力,要求遵守、执行 四、分类:

“会议纪要”在行文关系上,可采取转发(印发)或直接发出的多种形式,类似 通知,发给下级贯彻执行; 也可报送上级,类似会议情况报告, 向上级反映情况。

大会决议是按照法定多数表决通过的, 而会议纪要主要是由会议主持机关审定 制发的;决议的内容要较纪要原则,而纪要要求详尽具体。 会议记录是完成纪要写作的客观原始材料之一,经过筛选、整理的会议记录才 能写入纪要。 会议简报主要用于反映会议动态、沟通情况,所载内容只具有参考性,不像会 议纪要在兼有反映情况、沟通信息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指挥的权威性。

会议公报的内容与纪要有类似之处, 但公报是报道会议核心内容的, 十分简要, 是“纪要”的纪要,另外会议公报仅用于党和国家的高层会议。 1、行政例会纪要:例:办公会

2、工作会议纪要: 针对某问题的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财务 工作会议 3、 座谈会纪要:针对座谈会、研讨会 四、 会议纪要的写作:

1、 标题:机关名称+会议名称+文种 会议名称+文种

正副标题式:正标题:主题

副标题:前两种标题形式

2、 正文:

会议概况:时间、地点、会名、与会人、主持人、议题 会议指导思想、效果、评价 会议主要精神:

行政例会:分条将议定事项说清 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座谈会:综合表述

记录式:发言人身份、姓名、讲话要点

3、 习惯用语:

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 五、 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忠实会议主旨,客观反映会议精神 2、中心要点突出,忌:大、小一堆 3、条理清楚

事务文书的写作 会议记录

一、 会议记录的内容构成: 1、会议的基本情况 2、会议的内容 二、 功用:

1、 备用资料: 会后传达会议内容,贯彻会议精神的资料 2、 备忘: 在写会议纪要、回顾落实工作情况时做参考。 3、 入档:用来查当时会议的具体情况。 三、 与会议纪要的区别:

区别文种 形成时间 性质

会议记录 会议过程 原始性、资料性 会议纪要 会议结束后 规定性、约束力 四、 会议记录的写作:

1、 会前:基本情况: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列席人、记录人

2、 会中:会议内容:重要议题、重要人物、讨论的关键、焦点、 分岐。决议、表决情况 要求:详细记录—会场气氛、人员神态、会议过程 3、 结束、落款、时间:

注意:请主持人及相关领导审阅、签名。 五、 记录方式:

摘要记录、发言要点式、会议决议式。 六、 写作要求: 1、 客观、准确 2、 书写迅速

快速记录方法:简写、专用词、符号法 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邓小平理论—邓论

简报

一、 使用场合: 单位内部反映情况 汇报工作 交流经验 沟通信息 二、 作用:

1、向上级汇报情况:工作动态、信息

2、指导下级单位工作:工作部署、政策动向

3、单位之间交流情况: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交流经验、协调 配合 三、 特点:轻骑兵

真实、快捷、简洁(篇幅短小) 、新颖(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四、 形式:

以时间为标准:定期简报、不定期简报

以内容为标准:工作简报、生产简报、经营简报、学习简报 专题简报、综合简报 五、 简报的写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