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国情普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芄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

基础性工作。

蚁1

地理国情

蚇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

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螄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

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1]

蒆2

地理国情普查

芄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

蒁3

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蚅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薃4

普查的时间安排

蚁普查标准时点为

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

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芀5

工作要求

螅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羃6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

莃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

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肈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聿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

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莄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

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袁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 及采集指标。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

体系。

肁地理国情信息分为 12 个一级类,58 个二级类,135

个三级类。[3]

袀★论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两者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又有区别的概念)

艿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为社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经济、适宜的人口密度、良好的居住环垅、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生活氛围等,从而

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膆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又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两者的关系在于:

肁(1)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上的。

蕿(2)土地可持续利用比集约利用土地具有更深刻的涵义。

莈(3)土地的合理利用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以牺性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土地的可持

续利用必定是合理利用。

莃(4)可持续利用土地是比土地集约利用更为广泛的概念。

螃总之,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效集约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终取向。

莈★我国是基于什么背景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如何理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蒈时代背景:

螄①人地矛盾尖锐需要注意耕地资源保护

膁②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压力迫使我们关注有限的耕地资源

莁③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造成对大量耕地资源的占用

薈理解:在我国未来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的数

量和质量都应不断提高,达到耕地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所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膅★“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及其特点★

袃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资源调查中,RS

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源,同时

GPS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GIS则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膀1、利用

RS技术获取遥感影像资料、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RS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成熟。它能快速、动

态地提供地球表层的信息。通过RS获取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资料,能最直观的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应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纠正、色彩平衡等处理后,生成更新调查所需的正射影像图(DOM)。特点:信息量丰富、全天候、信息获取周期短和多光谱特性

薈2、随着

GPS技术的发展和接收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GPS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在内的资源调查各个领域。现在GPS在

实时状态下,精度已经能够达到厘米级,这种被称之为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已被新西兰规范权威机构确定为地籍测量的一种适合方法。事实上,GPS作为一种成熟的数据采集技术,无论是在采集精度、作业速度适应性还是在数据质量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土地资源调查中数据采集的要求。 特点:(1)全天候;(2) 全球覆盖;(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4)快速省时高效率:(5)应用广泛多功能。

薆3、应用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设。GIS具有区域综合能力、动态预测能力,能用于自然过程的机理分析与建立预测模型。 土

地资源调查是针对土地的各种资源、各种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种自然属性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库,信息来源有土壤图、气候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自然灾害图等。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这些图的叠加建立起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土地资源及其背景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服务。

莀★空闲宅基地比例过大:

罿(3)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对空闲宅基地进行台理开发,可以下几方面入手: a

开发改造旧宅基地。b.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镇发展。c.健

全审批制度d.实行有偿使用。

蚈★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

蚂专门化技术方法:

肂(1)调查法。调查法是对所研究事物的实际考察方法。这是土地资源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

螇(2)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按事物特性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事物的分级与归并。

螈(3)评价法。评价方法是研究事物在一定用途条件下,对事物进行鉴定或分等定级的方法。

肃(4)规划法。规划法是根据需要与可能及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求,对事物利用的各种方案优化,以使对事物利用后可达到经济、社会、环

益综合最优的结果。

螀(5)决策法。决策法是对事物利用方向的选择,因而它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一种研究方法。

袈新技术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

蒄 (1)数学方法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数学方法一方面能使土地资源研究趋于定量化,另一方面也可使最优化及预测能够得以实现。

节 (2)遥感遥测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即利用航空相片和陆地资源卫星相片进行解译,以研究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编制不

同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图。

蕿 (3)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信息系统是一个根据一定的目的收集信息数据 (资料),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解释,最后输出适用的,并满足一定目的的系统。

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