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化概论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练习题

(一)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D改易

2.宫廷文化属于( )

A.上层文化 B 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 中层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 A.南夷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

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 6.《尧典》载于(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 《尚书》

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 B.“治人” C.“治心” D.“治学”

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 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 B.宋 C元 D 明

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 昭穆制

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土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

A。规范性 B.调和性 C 等级性 D 延续性

17.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 《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 抽象思维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 )

A. B 禘 C 尝 D.

21.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 A 回文 B.顶真 C 对偶 D 析字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 A.秦汉时期 B 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 明清时期

25.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 李大钊 D.章太炎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 ) A.农具 B.陶器 C 雕塑 D.绘画 E.典籍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

A.以杀去杀 B.以乐去乐 C 以仁去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 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29.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 A.中书 B.门下 C 尚书 D.内阁 E.枢密院 30.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有( )

A.贺麟 B.冯友兰 C 余英时 D.刘述先 E.胡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32.墨家学派33.毕昇34.《法经》35.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37.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38.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39.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40.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42.简述儒家的义利观。

(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 6.农民是民间故事的传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

7.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 9.明末清初一些杰出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举制的强烈批判者。( ) 10.敦煌文书大致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大类,其中世俗文书数量较多。(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 ),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3.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4.唐时科举考试( )一次,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履历表,叫做“投状”。 A.每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5.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 827 B. 841 C. 781 D. 51

6.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7.向年轻人谆谆传授自己刻苦学习体会的《送东阳马生序》是( )的作品。 A.刘基 B.宋濂 C.高启 D.归有光

8.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赋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A.《子虚赋》 B.《洛神赋》 C.《登楼赋》 D.《秋声赋》

9.( )作《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从此,论诗诗成为古代诗论的形式之一。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苏轼

10.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 )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骈文句式以( )为主。

A.三五 B.四六 C.四七 D.四八 12.民本思想是( )政治观的精华。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3.《日知录》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学肆言》 D.《天演论》

15.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 六 D.八

16.隋唐时的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兰教徒 D.基督教徒 17.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演义》 D.《东周列国志》 18.真正代表魏晋新学风的著作是魏王弼的( )和何晏的《论语注》。 A.《春秋注》 B.《周易注》 C.《周礼注》 D.《尚书注》 19.盛行( )是宋代书法的一大特色。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20.蔡伦首创了用( )造纸,这是造纸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A.树皮 B.麻头 C.麻布 D.麻皮纤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七夕 2.《木兰辞》 3.四大传说 4.盂兰盆节 5.钟鼎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三言”、“二拍”?2.你怎样理解墨子的认识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2.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