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合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教师教学指导中心工作计划名师精品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0年整合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教师教学指导中心工作计划名师精品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教师教学指导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的要点,继续践行“以人为本,严谨治学,文化立校,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多元发展,美育见长”的办学特色。以“金坛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达标活动”为契机,以“夯基础、提内涵、上台阶”为目标,以四星评估“专家指导意见”为标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高一年级重点打造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科学解决记笔记与听课间的矛盾,如何在课后整理复习;教学学生如何阅读,如何积累作文素材;要求学生各科均衡发展,不能过早地两极分化;学期末,进入全市前1000名的学生数要有大幅提升;

2、高二年级优化选科分班的成果,明确不同类型、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尤其是要重视数学学科的稳步提升;重视必修科目的教学,2016年3月份“小高考”一次性过关合格率必须在98%以上;到期末进入全市1000名的人数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升。

3、高三年级要扎实高效地推进一轮复习,注重“语数外”与“选修”课程的匹配率,注重艺术生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的匹配率,为实现高考本科上线率68%以上的目标奠定基础;

4、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活动性课程:拓展校内外资源,根据学生兴趣调整社团项目,提升社团文化内涵,推进我校社团活动品牌化建设;

(2)学科性课程:启动各学科“精品课”拍摄计划,谋划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的建设;

三、工作举措

1、以本校“教学常规达标标准”为依据,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过程,向管理要质量 (1)严把备课关

继续强化备课组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性与有效性,落实各项流程:听课、评课、

研讨、分析下周教情。每次测试后必须由该学科备课组长开始试卷评析课每周教研组活动分成两个阶段:第1阶段,教研组层面围绕既定“主题”展开研讨,研讨主题由教研组长在前一周上报教务处,周一公示,组内成员认真做好思考及发言准备;第2阶段,备课组层面研讨本学段下一阶段教学情况。

本学期各年级备课组长如下:

学科 生物 赵国高一 陆洲云 王锁平 李静 李继红 杨曙光 钧 任海纪巧英 郑家旺 印小英 严 丽 徐小军 兵 高二 吴艾华 陈惠芳 杨丽君 高三 马丽 杨琳 王志伟 曾志求 陆小勇 谢飞 马亮 胡东望 左强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盛毓俊 周留粉 孙建芳 政治 徐昊 严 彪 杜永红 地理 万海燕 胡 纯 孙斌 信息 吴红香 (2)严把课堂教学关

由教务处、年级处负责,继续施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合格的课堂模式必须具备:

①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复习引入)或对学生预习的效果的检测(提问引入)等课堂引入方式;

②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杜绝老师一讲到底;

③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训练,杜绝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无效作业。 (3)严把常规检查关

常规检查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听课笔记及备课笔记(高二小高考及高三教师,学生所练习的试卷教师自己必须做一遍,根据学生考试结果事先做好备课工作)的检查;二是作业批改检查,由年级分管主任组织抽查,作业批改要求体现准确、规范、有提示性,作业设计要求有针对性,有诊断性。

(4)严把辅导关

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决定我校的“优生”是不太可能是一种自我生长,为此各年级结合实际制定好辅导策略,实现培优拔尖和补漏补缺两不误;

(5)严把测试关

各年级认真组织好每月的测试,要特别是重视测试的诊断功能和监督功能,即一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查看教学的疏漏,另一方面年级处从分数分布督查教师教学情况。此外,在测试后,年级教务分管主任要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帮助师生寻找差距,明确下阶段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6)严把“反馈关”

教务处、年级处不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教学情况,进行课堂动态、教师教学情况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打造良性的监督文化。

2、以“夯基础”为主题,动态开展学情研究,立足实际,确定我校学科教学基础,将“夯基础、促提升”落到实处。

(1)基础年级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确保成绩提高的保障。源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差异以及我校学生的基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个习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在课前对新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②专心上课的习惯,能科学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③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④切磋琢磨、善于提问的习惯 ⑤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独立作业的习惯;⑥练后反思、查漏补缺的习惯;⑦整理错题、复习归纳的习惯。

(2)“基础”意识要贯穿教学研究全程,要成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主题。 ①“抓基础”要以学情研究为前提。每周备课组活动时要针对上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得出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②教研组、备课组要进行“基础”定义的讨论,对学科知识进行统整、分层,形成学科知识表,明确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

③年级处每次组织的测试要具备“基础”的导向性,要注重“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考查及达成。

3、从“活动性课程”及“学科性课程”两方面展开,凝心聚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活动性课程的开设与运转已经走上了规范发展的正常程序,本学期社团开设情况略有调整:①由于条件的限制及学生兴趣,取消摄影社团;②增设“排球社”,由蒋劲老师任教。目的是配齐学校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做到以社团活动为依托进行训练,最终能在市级竞赛中有所突破;③将“羽毛球”社团移入校体育馆,加强规范管理与训练,改变原来因场地和风量影响导致的无法正常活动的现象;④增加“葫芦丝”和“尤克里里”两个音乐类社团,以推动我校“艺术特色”建设。

(2)启动学科性课程建设的序幕。

①继续推进我校“导学案”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上一学年,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完成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五门学科的导学案修订与刊印工作,本学年将继续完成历史、语文导学案的试用与完善,并且谋划语文、英语早读材料的编写工作。

②开展学科精品课的拍摄工作。以各学科重点、难点知识或抽象难懂的内容为对象,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并拍摄,经剪辑完善后上传学校网站,成为公共资源供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参考。

③以刘胜武老师为核心,组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对如何在我校科学开展作文教学及训练进行研究。(方案见附录2)

(3)由教研组长牵头,各教研组开展学科课堂结构范式研究,规范各课型的必要要素提高课堂实效。

4、以“南艺附中”为突破,积极探索“文化课”与“美术专业课”科学高效的结合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学校艺术特色。

四、主要工作安排 八月份: 1、选聘新教师;

2、按校长室要求组织暑期教师备课班工作; 3、制定“三表”,安排教师课务;

4、高一新生编班,配合做好迎新、军训工作; 5、高二学生选科分班;

6、撰写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计划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7、组织暑期备课班活动,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8、组织备课、计划制定情况自查,迎接开学初教育局教学常规检查。 九月份: 1、开学典礼;

2、清点全校学生人数,核实变动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去向,巩固学额; 3、迎接市局开学教育教学工作检查;

4、高一新生入学典礼;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分年级召开高二、三学生新学期动员大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