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布展方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文庙布展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圣迹图》景公尊让

文字说明: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让孔子先上,孔子反而下退一级台阶,请景公先行。

让,应该合乎礼。

泰伯像

文字说明:泰伯知道父亲想传位给幼子季历,就和二弟仲雍出走,孔子称赞他具有最

高品德。

《论语》书录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文字说明:谦让是有原则的,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要同他谦让。

《论语》书录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学而》)

文字说明:孔子依靠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了解国家政事。

文字:恭 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容貌举止的庄重严肃,一是对别人的谦虚和顺,它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伦理道德之一,与温、良、俭、让被后人称为“五德”。 照片: 孔子塑像

文字说明:孔子的形象是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

《论语》书录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文字说明:恭是仁人必须具备的五种品德之一。

《圣迹图》推崇子产

文字说明:子产举止端重,孔子称赞此为合乎君子之道的行为。

《论语》画解 孔子对人尊敬,每到一地就能很快了解当地的政事。 文字:敬 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工作、对事业的严肃认真,一是对人真心诚意。执事敬,事思敬,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职业道德理论。敬父母,敬上级,敬朋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原则。 《圣迹图》脱骖馆人

文字说明:孔子遇到从前住过馆驿的官员去世,吊丧以后又卸下自己车上的马帮助治

丧。

《圣迹图》受鱼致祭

文字说明:孔子接受楚人怕腐烂扔掉而赠送的鱼也要举行祭祀,这是对人的尊重。

《圣迹图》馈食欣受

文字说明:朋友送给用陶器煮、陶器盛的食物,孔子也高兴的接受,这是朋友的情意。

《圣迹图》化行中都

文字说明:孔子忠于职守,任中都宰一年,地方大治。

《论语》书录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

狄,不可弃也。”(《子路》)

文字说明:工作严肃认真,举止端庄,待人忠诚,是人到任何地方都不能抛弃的美德。

四 教育思想

文字: 为了实现仁政德治的理想,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孔子提倡有教无类,首创私学,一生诲人不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理论。

文字:教育主张 孔子认为后天的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意识,人类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掌握丰富的知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圣迹图》大夫师事

文字说明: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弟子中有贵族子弟,但更多的是出身贫贱的子弟。

《圣迹图》有教无类

文字说明:孔子认为,人人都应受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充分表现了人民性

和教育性。

图:杏坛讲学图 明代吴彬作 《论语》书录 “性相近,习相远。”

文字说明: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习染不同就有了差距。

文字:教育目的 孔子主张仁政、德治,创办私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推行仁政、德治的政治人才,通过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去实现“小康”社会,创造“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论语》书录“君子不器。”

文字说明:培养的人才不只一才一艺,而是德行超群的通才。

《圣迹图》过庭诗礼

文字说明:教育弟子要能立身处世。

《论语》画解 弟子冉雍德才兼备,孔子认为他可担任一个部门或地方的

长官。

《论语》画解 教育弟子要立志于道,立足于德,依据于仁,游习于礼、

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论语》画解 弟子冉求就是多才多艺的人才。 表:孔子弟子为官表

弟子为官表

姓 名 闵 损 冉 求 冉 雍 言 偃 卜 商 宓不齐 宰 予 仲 由 端木赐 高 柴 字 子 骞 子 有 仲 弓 子 游 子 夏 子 贱 子 我 子 路 子 贡 子 羔 任 职 费 宰 季氏宰 季氏宰 武城宰 莒父宰 单父宰 临菑大夫 季氏宰、蒲大夫、 卫大夫、孔悝邑宰 信阳宰 费宰、郈宰 文字:教育内容 孔子要培养能实行仁政德治的人才,非常重视人品的内在素质和治世才干,教育以德为重,德、智、体、乐、美全面发展。 《论语》书录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文字说明:教育弟子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习知识,认识真理。

图:六艺图

文字说明:孔子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教育弟子德、智、体、美结

合。

石刻拓片 纂修六经

文字说明:孔子删《诗》、《书》,订《礼》、《乐》,系《周易》,作《春秋》,以此作为

教材。

《论语》画解 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弟子要修行仁德。

文字:教育方法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循善诱,举一反三,不悱不发,创造了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圣迹图》圣门四科

文字说明: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论语》画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文字说明:教育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

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新内容。

《论语》画解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弟子们树立了榜样。 《圣迹图》在川观水

文字说明:孔子因事、因物设教,随时随地对弟子进行教育。观水教育弟子水有道、

义、勇、法、志、察等美德。

《论语》书录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文字说明:孔子因材施教,冉有做事退缩,孔子教育他听到就去做;子路胆大敢为,

孔子教育他听到后要先同父母商量。

文字:学习方法 孔子学无常师,敏而好学,发愤忘食,一生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总结了每事问、温故如新、学思结合、举一反三、不耻下问等学习方法。

《圣迹图》韦编三绝

文字说明:读书要细读、勤读。

《圣迹图》太庙问礼

文字说明:孔子到了太庙,每事都要问。

图 朝周问礼乐

文字说明:学无常师,孔子曾赴周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

《论路》画解 人贵有志,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发

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画解 学习要不断地进行温习,温故知新,巩固旧知识,学习新

知识。

场景复制 杏坛设教 实物:

《论语》、《诗》、《书》、《礼》、《易》、《春秋》等书籍 实物复制:《论语》书摘竹简 复制图:七十二贤人画像

第三部分 道冠古今

文字:孔子思想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反映出的智慧,成为两千年间引领中国文化的主流,至今影响深远。

一、为政以德,天下为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