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8 古诗句研究报告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习作8 古诗句研究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究报告写得更好,更精彩呢? 2.再读例文,讨论研究步骤。

(1) 再默读例文,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秘密吗? (2)同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3)指名讲后,教师归纳出示:

研究古诗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设计意图】由例文感知研究报告的内容到再深悟研究报告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写研究报告有了依据,习作之前,让方法先行,把学生畏怯的心理彻底删除,为更好的习作做好铺垫,而学生反复阅读例文,也为了学生习作,降低了难度,可以快速、直接的掌握这种实用文体形式,从而将目标2落实到实处。) (三)运用写法,研究古诗

1.出示古诗: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自由练读,指名读,把自己喜欢的轻声多读几遍。

(2)依托体验卡,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研究。 (重点引学导生怎样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运用? 一是用心品读搜集的资料;二是依据研究的内容筛选资料;三是围绕确立的主题,去粗留精,突出重点)

(3)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 例子只是起到帮助入门的作用,写作不能总是依赖例文。所以我们也要联系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头脑中组织材料,打好腹稿。) 2.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哪个小组先做介绍?小组推荐说得较好的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研究的古诗,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延伸,完善内容。

5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生进一步讨论,重点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古诗句,进一步完善习作内容。)

【设计意图】从《标准》对小学各阶段的目标定位来看,还有几点新意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重情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过程,强调查找资料、研究资料、积累习作素材,重视选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三是提倡自主写作、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步步深入习作内容,完成习作要求,这是落实这三点关注的好方法。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下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继续帮扶学困生依托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完善习作内容,并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点评。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五)多次修改,完善习作 1.自读自改: 课件出示修改标准:

①写清楚诗句的出处、作者、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背景或典故等内容。 ②正确使用引号、书名号等标点,语句通顺。 ③做到语言清晰,表达准确。 ④自己拟定题目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依据修改标准进行自主修改。 2.同位互改

6

老师提示学生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古诗句的运用是否合理。 3.集体评议修改

谁愿意把你写的习作展示给大家?

(投影分别出示三位学生习作:选的这三个学生的习作是有针对性的,一个是写清楚诗句的出处、作者、朝代、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用法、背景或典故等内容的习作,一个是没写出来以上内容的习作,第三个就是学困生的习作:错别字、标点多,语句不通顺等)。

指名读,其他同学对照提示仔细听,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议修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又有哪些建议呢?学生自由说 4.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注重对学生习作的修改,依据修改标准进行多种形式的修改,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完善研究报告,养成写作后必修改的良好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誊抄习作,感受成功

1.为了展示我们研究古诗的成果,还要把习作认真誊写。交流誊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师总结: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占格正确等。) 2.学生认真誊写。(教师巡视,并及时表扬认真誊写的同学,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集结成文集,分享快乐

请同学们把自已的研究报告,由同学代表集结成册--《古诗句研究报告》文集,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

【设计意图】作品完成后,再进行结集成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更加喜爱习作,把训练落到了实处,也让学生懂得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分享成果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板书设计:

习作8 :古诗句研究报告

?作者、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用法、背景或典故等 ?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7

附:“古诗名句大调查”体验卡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有些诗句中的名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年,这些诗句至今仍被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比如我们熟知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你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名句,或从《习作8》中自选一句,通过上网、询问、查阅书籍等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研究的诗句 来源 作者 朝代 原诗内容 诗意 作者情感 运用 背景或典故 其他 八、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 研究报告这类题材如果让三年级学生进行自主习作,困难很大,而且也会大大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所以课前开展“古诗名句大调查”的体验活动,搜集古诗相关的资料,完成研究报告,减缓学习习作的压力,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课上的以欣赏歌唱古诗、接读古诗的活动等方式再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依托熟知的诗句,谈认识步步引发学生对研究报告的深入认识,再由阅读例文感知写法,依此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探究不熟悉而又非常感兴趣的诗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习作活动。

3.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选取资料的方法,即根据设定的主题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借助资料感悟古诗所蕴含的意思,并引导结合实际适时运用,以攻破难

8

点。

4. 集结成文集,分享成功的喜悦。由学生代表把誊写的作品集结成文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阅读,分享习作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三年级学生初学习作,在起步习作中,学生开始习作是一大难关,学生虽然能够查资料找出相关内容,但是把这些资料如何组合,怎样安排,用什么表达方法才能做到文通字顺,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特别是部分学生动手查资料、选择资料能力很差,教师需要耐心细致的指导,以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使用建议:

1.教师作前指导的重点落脚在让学生在乐于表达的基础上易于动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资料如何组合,内容怎样安排,从而树立习作的自信心。

2.“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不能求一次成功。习作评改环节,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

9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