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试卷合集)广东省深圳福田区五校联考2019届中考化学2月质量监测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5份试卷合集)广东省深圳福田区五校联考2019届中考化学2月质量监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重庆)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 A.食盐水 B.碘酒 C.液氢 D.矿泉水

2.(株洲)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海南)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室温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D)

体液 pH 范围 血浆 胰液 胆汁 胃液 0.8~1.5 7.35~7.45 7.5~8.0 7.1~7.3 A. 血浆 B.胰液 C.胆汁 D. 胃液

4.(潍坊)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B) A.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米,要煮熟后食用

C.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5.(兰州)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B)

选项 A B C D 盐 有机物 腐蚀性物质 类别 物质 食盐、火碱、生石灰 甲烷、乙醇、葡萄糖 合金 钢、焊锡、生铁 浓硫酸、氢氧化钠 6.(宜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极易分解产生氧气

B.验满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必需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D.因自然界各种水体均有自净能力,故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7.(兰州)下列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找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8.(河北)除去下列各组物质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C)

选项 A B C 产生气体 D 过滤 物质 NaCl CuO NaOH溶液 CaCl2溶液 杂质 泥沙 Cu Na2CO3 稀盐酸 除去杂质的方法 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 在空气中灼烧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 加入足量的CaCO3, 9.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D)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BaCl2 C.NH4Cl,KOH,Na2SO4,BaCl2 D.KNO3,HCl,NaOH,FeCl3 10.(德州)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A B C D

A.20 ℃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重庆)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C(填字母)。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一氧化碳分子。

(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12.(陕西)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KNO3 NH4Cl

0 13.3 29.4 20 31.6 37.2 40 63.9 45.8 60 110 55.2

(1)右图中,甲可表示KNO3(或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6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是NH4Cl(或氯化铵)。

(3)20 ℃时,按下图所示操作:

B中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2∶5。 三、实验探究题

13.(上海)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进行对照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3)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14.(黄冈)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实验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

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因为加Ba(OH)2引入了OH,不能检验是否有NaOH[或过量Ba(OH)2和生成的NaOH都能使酚酞变红,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有NaOH]。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不成立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沉淀 成立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 猜想(2) 结论及解释 猜想(1)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15.(新疆)某化学研究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克废水置于烧杯中,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硝酸钡反应)。反应后过滤,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称重,称得质量为2.33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a(NO3)2+H2SO4===BaSO4↓+2HNO3)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的溶液质量为 197.67_克。 (2)100克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参与反应的H2SO4质量为x。 Ba(NO3)2+H2SO4===BaSO4↓+2HNO3 98 233 x 2.33 g

98233= x=0.98 g x2.33 g

0.98 g

100克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0.98%

100 g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